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麻醉后认知功能情况,分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临床中的麻醉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方式行疝修补术患者166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拔管后不同时间段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测分数(MMSE)及手术后警觉/镇静视觉评估情况(OAA/S)。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所需时长及拔管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OAA/S分数明显超过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苏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段的MMSE分数均明显超过对照组,且在手术后3 h MMSE分数提升到手术前水平,两组数据对比在2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长,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是理想的麻醉组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中行气管内插管或喉罩麻醉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住院部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插管组4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喉罩组45例(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不同时间段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麻醉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气管插管前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除前喉罩组各指标明显较插管组波动小(P0.05);喉罩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少于插管组患者的22.73%(10/44)(P0.05)。结论临床对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中使用喉罩麻醉,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术中波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造影剂外渗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护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两类深静脉留置导管方法既降低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导管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发红、渗液,甚至瘙痒、疼痛等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的症状,导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资源利用和应对疲惫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慢性病资源问卷、简明疲惫评估表对423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资源利用对应对疲惫的影响。结果资源利用得分(66.24±19.32),各维度得分及得分率依次为:医护人员(15.15±4.53,75.75%)、媒体政策(14.87±3.72,74.20%)、家人朋友(18.37±3.85,73.48%)、自我调节(11.01±2.47,73.40%)、社区邻里(10.54±3.62,70.27%)、社会团体(7.58±1.66,50.53%)。应对疲惫得分(9.87±1.96),其中52.01%(220例)的患者处于疲惫状态;应对疲惫与资源利用及其各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年龄、收入、Barthel指数、医护人员、家人朋友、媒体政策、自我调节为首发脑卒中患者应对疲惫的影响因素。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应对疲惫的发生率较高,资源利用是影响其应对疲惫的因素,医院、社区、家庭可以从资源利用入手改善应对疲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孕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麻醉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孕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腰麻方式,试验组采取0.75%盐酸罗哌卡因1 mL+注射用水2 mL,对照组采取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1 mL,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平面固定所需时长、麻醉时长、肌肉松弛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麻醉前、麻醉15分值及手术完毕,两组产妇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完成分娩后对照组HR显著增快,MAP与SPO2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麻醉平面、麻醉平面维持时间及肌肉松弛满意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完毕后1分钟Apgar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30.77%,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孕妇具有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