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良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08-1609
目的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发病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间11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全部予以24h全程心电图监护管理或等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及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检查完成后划分组别,心律失常组77例,心律正常组41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对比2组肺心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率达65.25%(77例),其心律失常表现类型多为窦性心动过速、不齐、过缓及房性期前收搏、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并发及严重程度多因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缺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与正常组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潜在心律失常并发系数极高,其影响因素存在多变性和多样性特点,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女,31岁,自幼右耳后有一肿块,无任何不适。查体:右耳后有一3cm×c3m×3cm肿块,呈半球状突起,局部毛发分布均匀,头皮色泽无异常,囊性感,质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听诊无血管杂音,穿刺抽出皮脂样粥状物0.5ml,未行甲胎球蛋白、X线拍片及B超检查。术前诊断:右耳后皮样囊中。次日门诊局麻下行皮样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壁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颅骨呈半球状凹陷,外板完好,完整切除后缝合包扎,术后第7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随访3年无任何不适。病检见囊内有毛发、牙齿、脂肪、软骨等组织。病理报告:右耳后良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3.
以社区526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1例,对照组255例,观察组给予计划干预措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指标。1年后观察组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变,服药依从性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能减少高血压病对患者危害,提高患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例资料126例。观察其停用阿司匹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变化,与同期未停用阿司匹林患者1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立刻停用阿司匹林15d后,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26例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后1个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130例患者未停用阿司匹林后1个月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停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强,更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2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6个月,门诊按“慢性胃炎”治疗。3个月后发现上腹部有鸡蛋大肿块。1987年12月纤维胃镜检查报告为“胃下垂,慢性萎缩性胃炎(窦、体)”。近10日来肿块渐增大,上腹部胀痛加重,持续性,向左腰背部放射。食欲明显减退,全身乏力。1988年1月12日入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讨左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理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回顾分析58例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均成功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除7例有切口不同程度液化感染外,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提示:对能耐受手术切除的左侧结肠癌并发梗阻,在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前提下,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避免了横结肠造口、二期手术、癌肿扩散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