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1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均再次手术、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0例获1年1个月-3年8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11.6-19.8个月(平均16.9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3例,良5例,差2例。结论内固定不当、骨缺损尤其是内侧骨缺损未充分植骨修复、术后管理不当等是导致骨不连的重要因素。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关节遗忘度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s, FJS)研究肥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遗忘度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为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其中男性24例,女性86例;年龄47~84岁,平均(64.80±8.43)岁。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标准分为三组,BMI<24 kg/m2的患者为正常组,24 kg/m2≤BMI<28 kg/m2的患者为超重组,BMI≥28 kg/m2的患者为肥胖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膝关节FJ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40±1.46)个月。术后3个月时,正常组FJS评分(28.55±6.62)分,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儿站立行走后,由于股骨头脱位增高。髋关节骨及软骨结构异常明显。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挛缩,阻碍股骨头复位。而且患儿幼小髋臼尚有一定的发育潜力。初始治疗是否需要骨性干预。目前意见尚不一致。目的:拟评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儿在站立行走后治疗的早期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于2003—06/2006—12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完成。参试者:选择本中心收治的能站立行走且患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幼儿64例,58例患儿74个髋获至少1年的随访。方法:根据初始治疗是否采用了骨性干预将58例患儿分为2组。闭合复位或软组织手术组31例(38髋),初始治疗。闭合复位31髋,切开复位8髋。阶段石膏加支具外固定。软组织手术、骨盆和戚股骨截骨组27例(36髋),初始治疗,均为切开复位加骨盆和,或股骨截骨石膏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术后按改良的McKay标准进行临床评估;按Severin标准进行放射学评估;按Salter标准诊断有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结果:58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或软组织手术组后续手术治疗有17个髋(44%),软组织手术、骨盆和戚股骨截骨组有3个髋(8%)(P〈0.05);两组SeverinX射线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和83%,McKay临床评估结果分别为89%和88%。闭合复位或软组织手术组有4个髋(10%)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软组织手术、骨盆和,或股骨截骨组有1个髋(2%)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P〈0.05)。结论: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幼儿在行走后予闭合或切开复位治疗时结合适当的骨盆截骨和,或股骨截骨可减少再次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5.
孙和炎  隋聪 《安徽医药》2015,19(12):2422-2423
该文针对现代骨科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骨科影像资料管理库辅助教学的新模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附属医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了大量合格的临床骨科医师。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0.1 ml弗氏完全佐剂注射SD大鼠左后足跖皮内复制AA模型,28 d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 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CK-8法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抑制滑膜细胞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高浓度白藜芦醇(20、50μmol/L )能诱导滑膜细胞凋亡, 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电泳呈现出阶梯状条带。结论白藜芦醇可能会通过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的增生,促进滑膜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评估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治疗11例下肢多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11例获6个月24天~18个月6天随访。骨折均于6个月~9个月6天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骨折再移位发生。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优9例,好1例,一般1例。结论LISS钛板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为下肢长骨复杂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成骨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7/2002-05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去抗原部分脱钙牛松质骨载体复合,制成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异种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植入小鼠右股部肌袋内。将6周龄雄性BALB/C小鼠144只,随机分成4组,植入含0.4m 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植入含0.1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单纯植入脱钙牛松质骨载体骨粒组,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每组36只。术后7,14,21d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影像学、组织学和骨计量学方法检测各组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144只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于光镜下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增殖,局部软骨组织生成,软骨细胞成熟。②脱钙牛松质骨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后,小牛骨松质结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呈实体性疏松绒毛结构,骨松质孔洞内填充云絮状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物质,两者结合良好。③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植入含0.4m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术后7d出现软骨分化的小鼠有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标本大量间充质细胞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14d有4只出现新骨诱导的现象,出现多处分散的骨软骨组织,多发生于植骨周围,21d见散在软骨岛和稀疏退变小软骨岛,部分小鼠有新骨形成,但无骨髓及板层骨形成。植入含0.1m 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术后7d出现软骨分化的小鼠有3只,见少量间充质细胞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有零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过渡为软骨细胞;14d有部分标本可见骨及软骨组织,有的可见稀疏小软骨岛存在,21d有4只出现新骨诱导。单纯植入脱钙牛松质骨载体骨粒组主要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骨,植骨周围见组织细胞增生。单纯植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以肌纤维为主,无典型软骨细胞出现。表现为正常横纹肌切面和肌间隔结构。④术后不同时间植入含0.4m 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和植入含0.1m g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骨粒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前者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脱钙牛松质骨是高效诱导成骨材料,经处理的小牛松质骨是良好的缓释载体,提高了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骨诱导能力。②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成骨活性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保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冻存1周组、1个月组、2个月组和新鲜制备组的软骨细胞进行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特殊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等观察,在其形态和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间软骨细胞的生长过程、特殊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冻存时间的延长,其存活率有所下降。结论 冻存软骨细胞与新鲜制备的软骨细胞相比保持了一些相似的生物行为,但冻存时间长短对冻存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PF-LCP)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使用PF-LCP治疗20例,使用InterTan治疗18例。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InterTan组为(150.5±18.2)ml,PF-LCP组为(262.2±2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PF-LCP组为(82.55±8.32)min和(7.56±2.56)s,InterTan组为(96.28±9.05)min和(18.10±5.34)s,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PF-LCP组(15.1±6.5)周,InterTan组(14.5±3.8)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LCP组(83.5±9.5)分,InterTan组(81.1±10.8)分;两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LCP与InterTan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相对于InterTan治疗PF-LCP治疗出血量较多,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