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浸润麻醉在拇外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48例,根据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分为联合局部浸润组和静脉镇痛泵组。联合局部浸润组24例,男2例,女22例;年龄21~78(58.3±7.7)岁;行软组织松解加Chevron截骨15例,行跖趾关节融合9例;术后即刻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混合稀释液20 ml局部浸润麻醉1次。镇痛静脉镇痛泵组24例,男3例,女21例;年龄23~81(56.8±8.3)岁;行软组织松解加Chevron截骨17例,跖趾关节融合7例;术后即刻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设置基础流量为2 ml/h,自控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患者术后12、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术后24 h换药时VAS,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拆线后刀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7(14.60±0.92) d。术后联合局部浸润组与静脉镇痛泵组12、24、48 h 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72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0~12 h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均未发生麻醉药品不良反应。拆线后两组刀口愈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镇痛泵镇痛相比,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的局部浸润麻醉在不增加麻醉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显著降低患者拇外翻术后伤口疼痛,且不增加刀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lncRNA XIST)通过miR-193a-3p/重构剪切因子1(RSF1)轴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30例行骨肉瘤切除术获得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T-q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XIS T m RN A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h-lncRN A XIS T重组质粒、空载质粒分别转至对数期生长的骨肉瘤HOS细胞,另取未做任何处理的HOS细胞为空白组.稳定转染48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吸光度(A)值,划痕实验检测培养24 h时细胞的融合距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XIST、miR-193a-3p与RSF1之间的作用关系,RT-qPCR检测lncRNA XIST、miR-193a-3p、RSF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SF1蛋白表达.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lncRNA XIST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空载组及实验组A值随转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实验组培养24、48、72 h后A值降低,融合距离缩短,lncRNA XIST、RSF1 mRNA表达降低,miR-193a-3p mRNA表达升高,RSF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降ln-cRNA XIST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通过miR-193a-3p/RSF1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探索影响老人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居家老人的健康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SF-36健康调查简表为研究工具,对滨州市农村地区46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肌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6个维度均低于常模得分,P<0.05;而活力(VT)和心理卫生(MH) 2个维度高于常模,P<0.05。滨州市农村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8个维度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月收入等有关,P<0.05。结论 滨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本地区老年人的实际状况给予合理的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量距下关节周围各种角度指标,指导距下关节螺钉的植入.方法 随机收集103名患者的踝关节侧位X线片,制定测量坐标,以经足跟最后方点的切线为y轴与经足跟最下方点的切线为x轴呈90°相交于O点,A点为距骨前外侧结节,B点为跟骨后关节面的最高点对应的距骨关节面.AB连线为有效后距下关节面,其测量后距下关节面与x轴的倾斜角a角,取AB连线的中点做AB的垂线,其与x轴的交点为进钉点P.设定x-y轴顶点O为进针点,测量后距下关节AB两点与顶点连线和x轴形成的角度分别为b、c角,算出AB中点的角度d角,d角与b、c角的关系为(b+c)/2=d,即为后距下关节有效关节面中点的角度.垂直于关节面的进钉角度为e角,90°-a角=e角,e角为经AB中点的且与AB垂直的线与x轴交汇的角度.结果 a角=(32.61±6.41)°,b角=(45.25±3.10)°,c角=(57.99±3.02)°,d角=(51.62±2.95)°,e角=(57.39±6.41)°,不同性别各个角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角大于d角,两者之间有约5.78°的差异,P<0.05.同时见P点比O点更靠近足跟负重点.结论 以足跟部切线交点为进钉点,进钉角度在(45.25~57.99)°,其中(51.62±2.95)°为最佳进钉角度,能在减少并发症的情况下更好地固定距下关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一步探索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居家老人的照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滨州市 465 名农村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人自理能力较好,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自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需求中主要的是测量血压、健康讲座与咨询、静脉注射。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收入水平、医保类型、自理能力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对护理需求存在差异。结论 滨州市农村居家老年人有护理服务需求者比例较高,收入偏低,政府应针对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建立合适的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治疗的HRP患者97例(194只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方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血小板分布宽度(distribution widthog platelets,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眼底血管评分、眼底分级、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较前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钩藤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通过纠正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对视网膜病变起到预防、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学和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Mosaicplasty)是近年来在治疗关节软骨缺损中涌现出的新的治疗方法,两者的治疗效果各有千秋,却也有不尽完美之处。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由软骨细胞发展到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但细胞培养的“时间窗”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2004年5月,我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30例。其中腐败型26例,非腐败型4例;年龄18~32岁。安排治疗:在阻滞麻醉下,彻底清创。用挖匙刮除拔牙创面腐败坏死组织,然后用小棉球蘸3%双氧水,反复冲洗、擦拭拔牙创面.直至棉球擦拭后无污色、无臭味,骨壁清洁,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拔牙创面内彻底清洁。  相似文献   
9.
磨牙因其解剖结构及功能特点,在有过大或异常牙台力时易发生隐裂。作者对有较深的隐裂且已有牙髓病变的患牙,在行牙髓治疗的同时,用锤造全冠保护性修复,经过2~5年追踪疗效观察,无一颗患牙发生牙体自裂纹处劈裂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反牵引在Pilon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严重Pilon骨折患者29例,包括男性25例,女性4例;年龄20~54岁,平均38.4岁。骨折按AO/OTA分型均为43C3。入院后给予牵引,二期行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分2组,跟骨牵引组(15例)行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双反牵引组(14例)行双反牵引,牵引过程中给予调节牵引长度及角度。比较2组Pilon骨折的牵引后消肿时间以及跟骨牵引后24 h、3 d、7 d的VAS评分,牵引后即刻和牵引7天后骨折断端重叠程度及内外侧成角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牵引后至软组织消肿时间:跟骨牵引组11.20±2.426 d,双反牵引组9.07±2.303 d。牵引后24 h、3 d、7 d的VAS评分:跟骨牵引组分别为6.00±1.069、3.40±0.986、2.80±0.676,双反牵引组分别为4.36±1.008、2.71±0.611、1.57±0.756,双反牵引组明显优于跟骨牵引组,且随着牵引的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即刻跟骨牵引组骨折断端重叠长度为1.94±0.415 cm,双反牵引组为1.84±0.401 cm;牵引7天后跟骨牵引组重叠长度为1.54±0.35 cm,双反牵引组为1.25±0.308 cm。牵引后即刻跟骨牵引组骨折断端成角角度为19.80±6.753°,双反牵引组为18.57±5.388°;牵引7天后跟骨牵引组成角角度为15.13±4.155°,双反牵引组为10.64±3.478°。两种方法改善Pilon骨折后断端重叠长度和成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lon骨折围手术期采用骨牵引作为临时固定,稳定可调的双反牵引能加快患肢消肿,减轻疼痛,改善患肢力线长度,为简化手术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