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在保留部分关节突情况下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是否有椎间失稳;在轴位MRI上分别测量保留完整关节突、1/2切除、全部切除三种情况下关节突内侧距离以及旁矢状位上、下椎体前后缘切线的距离。根据上述数据选择后路腰椎间融合器的宽度、长度,规划手术,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施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中,7例术前有椎间失稳;L4/5、L5/S1两节段术前MRI测量上述三种情况下关节突距离差异显著(P<0.01)。12例于术中切除1/2关节突,2例约切除2/3,2例切除超过2/3。14例单纯置入腰椎间融合器,2例辅助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随访6~24个月,无术后椎间滑移;15例骨性融合,时间5~15个月;1例未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腰椎间融合器移位。结论: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多数患者难以保留完整关节突;而选择宽度10mm以内的后路腰椎融合器、保留约1/2的关节突在大多数病例是可行的,经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R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血管浸润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姜为民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9):535-537,I003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正常黄韧带中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临床意义。方法用盐析法对34个正常黄韧带标本中的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进行测定,并用SDS-PAGE法进行胶原的分型确定。结果正常黄韧带中Ⅰ型胶原含量为8.89±1.13(g/100g湿重黄韧带),Ⅱ型胶原含量为0.51±0.12(g/100g湿重黄韧带),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常黄韧带中主要胶原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在黄韧带中主要维持其抗张力性能和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患者25例(A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5~67 (49.84±9.11)岁;经皮入路患者27例(B组),男20例、女7例,年龄21~66(48.44±11.0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20(90,136)min、2(1,3)d,均短于B组的144(110,220)min、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2例)少于B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B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改善骨折畸形及远期腰背部疼痛上无明显差异,但经皮入路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更严重、下地时间更晚,相较于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8年2月~2005年8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22例.结果 随访8~76个月,平均(38±2)个月,按照Schtzk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AO/ASIF分类A型骨折87.5%,C型骨折81.8%.35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22周,平均(17±2)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深部感染、畸形愈合、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和Window动力性钢板结合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或Window动力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0.5~4.0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置物和植骨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彻底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非刚性固定是保证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12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13个节段)患者随访术后假体的位置、有无异位骨化、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并用JOA评分及术后Odom评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35±1.10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5.88±0.73(P〈0.05);Odom评级优良率达到91.7%。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过屈过伸活动度由术前的8.09°±0.63°上升到术后12个月的8.95°±0.64°(P〈0.05);左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1°±0.53°,术后12个月为6.25°±0.54°;右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0°±0.52°,术后12个月为6.13°±0.51°。手术前后两侧屈曲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及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②方法 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2例.按AO/ASIF分型:A3型2例,B2型2例,B3型3例,C2型8例,C3型7例.③结果 本组22例随访7~23个月,平均 12个月.术后测量掌倾角 0°~19°(平均13°),尺偏角为 17°~37°(平均26.4°),骨折愈合时间为 4~8周,平均 5.6周.无针道感染与骨不连发生, 有1例因骨折缺损粉碎严重形成台阶为 3mm. 术后腕关节功能: 优 12 例, 良 7 例, 可 2 例, 差 1 例,优良率 86.4%.④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可以较好地恢复腕关节面的平整,外固定支架很好地维持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两者结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acute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ATS)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9年5月~2002年1月诊治7例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患:1例症状轻行保守治疗,其余6例滑脱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结果 7例获1~11年,平均5年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 与峡部崩裂滑脱相比,ATS伴软组织损伤与峡部骨折或小关节突骨折,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