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圣  胡胜平 《现代养生》2014,(16):65-66
目的:探讨并研究金属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患者骨不连的临床情况。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实施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来予以治疗,根据病患预后情况实施分组,分为骨不连组与愈合组,两组病例分别为50例,其中愈合组为术后愈合比较良好且未出现骨不连等相关情况,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相对于骨不连组病患而言,愈合组病患术后过早负重率、二次骨折的发生率、骨缺失比比例以及平均年龄等均明显优于骨不连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骨不连组病患通过良好治疗以后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四肢骨折中利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来予以治疗易出现骨不连,引发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在于重复骨折、二次骨折、术后过早负重以及骨缺失等,对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此有效预防和控制骨不连,加速病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室中施行胸腔镜手术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进行快速精准切除的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建的Hybrid手术室中,对16例19处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施行胸腔镜手术切除。患者术前当日在胸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在病灶处放置血管栓塞用金属弹簧圈定位。病灶定位后将患者接入Hybrid手术室,手术在间断多角度下进行,根据电视屏幕上弹簧圈标记物与胸腔镜操作器械的相对位置和胸腔镜下胸腔内术野的实时影像,确定手术切除部位及范围,在距病灶约3 cm距离处应用强生60 mm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对病变肺叶实施楔形切除,切除的病变组织送快速病理,根据病理报告进行下一步处理。结果所有目标病灶均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42 min。良性病变9枚,楔形切除;肺癌10枚,其中1例为双上肺早期鳞癌,行双侧上肺叶楔形切除,其余9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胸,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14例随访1~12个月,平均6.4月,9例恶性病变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术前胸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金属弹簧圈对肺部周围型微小病灶精确定位,通过在Hybrid手术室的实时透视下胸腔镜技术,可以对目标病灶施行精准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被荧光标记的EPCs,取80只BALB/C小鼠,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后注射EPCs组(ALI+EPCs组),无急性肺损伤注射EPCs组(EPCs组),四组分别在实验3d后同时处死后测肺水含量(EVLW)、肺通透指数(PPI),分别对其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观察其肺组织冰冻切片的荧光表达。结果 ALI+EPCs组肺组织冰冻切片荧光表达EPCs量较EPCs组多,ALI组的术后肺组织EV-LW、PPI与control组和EPC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LI+EPCs组的术后EVLW、PPI与control组、ALI组和EPCs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control组和EPCs组的术后EVLW、PPI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EPCs对损伤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地趋化修复作用,因而对急性肺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于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42例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4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即切开复位.结果 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38例(90.48%),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4例(9.52%).42例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2例(52.38%),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8例(42.86%),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4.76%),总有效率95.24%.有效的40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周,平均8.2周,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1技术背景介绍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方式为主,化疗、放疗等方法为辅[1]。食管癌手术切除术式经过多年的演变,从开放左胸一切口、二切口,发展到开放右侧进胸二切口、三切口。随着高清晰度胸腔镜、高科技内镜手术器械和先进麻醉技术的应用,微创食管切除手术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并趋于成熟。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经在胸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充分肯定[2-3]。本视频旨在展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手术入路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第1腰椎骨折术后病患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第1腰椎骨折病患最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病患在术后由于间断性的发热2周,且尿痛2周被收入至肾病科病房,通过诊断确诊上述40例病患为尿路感染,基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消炎治疗,观察组予以对症治疗、休息、营养神经以及抗感染治疗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第1腰椎骨折术后,应加强对病患病情的观察,针对病患所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来予以处理,以确保病患可尽快康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的风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手术组(n=78)和新辅助化疗组(n=62)。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于术前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具体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静滴,d1;顺铂30 mg/m2静滴,d1~d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4周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切除根治率、术后并发症和总生存期(OS)。结果 6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中,获CR 4例、PR 34例、SD 21例、PD 3例,有效率为61.3%。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均为1~2级。新辅助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为91.9%(57/62),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2%(5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围手术期均无1例死亡,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6%,单纯手术组为2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OS为17.8个月(95%CI:14.5~21.1个月),单纯手术组为14.2个月(95%CI:11.6~16.8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针对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O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食管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在活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添加不同浓度的APS,研究其对裸鼠成瘤及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活体水平:向裸鼠体内注射食管癌细胞和不同浓度APS后,检测肿瘤的生长趋势和抑瘤率;细胞水平:采用EdU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APS处理后,食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qPCR、Western blotting和Co-IP试验探讨APS对食管癌进行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果 向裸鼠食管癌移植瘤模型体内注射APS可抑制肿瘤的增殖,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抑癌效果亦增强。APS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TP73、FBXW7的表达随A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i67、BCL-2的表达随AP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IP试验发现,APS能够与TP73蛋白结合。过表达TP7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沉默TP73则与之相反。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APS对食管癌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食管癌的治疗及APS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胸腺切除术的基本经验,评价其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31例胸腺疾病患者(胸腺瘤23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3例,前纵隔结核性肉芽肿1例),其中2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经胸径路实施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胸.采用右胸入路27例,左胸入路4例,手术时间42~132 min,平均(62.6±23.7)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150 ml,平均(53.9±29.3)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为50 ~220ml,平均(122.6±46.5)ml,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6 h,平均(14.6±8.6)h.1例OssermanⅡB 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肌无力危象,经再次气管插管及药物治疗后恢复,余无其他并发症.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天数5~19 d,平均(11.3±3.3)d,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肌无力患者症状改善率达100%.结论 应用机器人手术可在微创条件下实现完整的胸腺切除,并充分清扫纵隔脂肪组织,手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于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42例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4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即切开复位.结果 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38例(90.48%),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4例(9.52%).42例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2例(52.38%),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8例(42.86%),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4.76%),总有效率95.24%.有效的40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周,平均8.2周,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