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2]。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路重建对上颈椎稳定性的保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视野及操作空间上的局限使前路重建显得更  相似文献   
2.
MRI影像中面积比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各部分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病变节段在C4、5)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横切面积和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20例患者的临床、MRI图像资料,其中手术组60例,非手术组60例,用Photoshop软件计算选定区域内像素(C4、5节段),求得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的比值。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C4、5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非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4、5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可反映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颈椎MRI中各部分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病变节段在C4、5)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横切面积和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20例患者的临床、MRI图像资料,其中手术组60例,非手术组60例,用Photoshop软件计算选定区域内像素(C4、5节段),求得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的比值.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C4、5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非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C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4、5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可反映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肿瘤摘除术,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内肿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治疗26例颈椎管内肿瘤,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5~57岁,病程3~24个月。四肢肌力~级,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例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术前MRI检查示肿瘤大小1.5cm×0.8cm~2.8cm×2.0cm,位于C3-6节段,其中C3、4节段8例,C4、5节段9例,C5、6节段9例。术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患者颈椎平均活动范围,前屈30~45°,平均39.3°;后伸32~45°,平均40.5°;左侧屈20~45°,平均25°;右侧屈30~45°,平均36.6°。术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摄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范围,其中15例患者复查MRI及CT。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感觉、肌力、肌张力、反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生活全部自理。术后10例出现颈部酸痛,功能锻炼后逐渐缓解。术后7周复查MRI及CT可见棘突与椎板间骨性愈合,未出现“关门”现象,后柱结构基本恢复。术后复查动力位X线片示无颈椎不稳、椎管狭窄,颈椎活动范围:前屈28~43°,平均37.9°;后伸32~44°,平均41°;左侧屈25~45°,平均23°;右侧屈35~45°,平均36.2°。结论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可充分显露肿瘤,又可在悬吊固定后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4例实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其中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前收治的患者(未实施临床路径组),72例为实施临床路径之后收治的患者(临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费用[(28 827.69±5732.84)元]、住院天数[(9.39±1.16)d]明显少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33 974.14±8504.37)元、(13.15±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98.6%(71/72)]、医护人员满意度[91.7%(66/72)]明显高于未实施临床路径组的84.7%(61/72)、75.0%( 5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治愈率、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前路手术的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获得了良好效果,这为今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加钙联合疗法对骨质疏松实验大鼠骨微细结构的改善和应用氟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3个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分别单纯给不同剂量的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氟剂与钙剂均为隔日给予),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松质骨形态学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研究这3种方法对该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单纯应用小剂量氟和单纯补钙虽然对改善模型的微结构方面有一定作用(P<0.05),但不如联合应用氟加钙作用明显,在形态计量学观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加钙疗法在改善骨微细结构方面比单纯应用氟或钙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夏景君 《吉林医学》2007,28(11):1308-1308
本文通过40例环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临床X线分析,讨论了环椎椎动脉沟环畸形的结构形态与名称概念.探讨了3种类型环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X线诊断价值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
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手术的新方法。方法对13例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病人,在局麻下采用“娩出法”摘除肿瘤。病人取侧卧位,采用后正中切口。有两例下颈椎肿瘤在椎板成形下完成手术,其余病例均行椎板切除。手术只切除1-2节椎板,在颈1-2之间肿瘤则保留寰椎后弓,只切除颈2椎板。所有病例均未做关节突全部切除。肿瘤摘除方法是,仔细分离神经根后,以丝线缝合肿瘤做牵引,并应用神经剥离器向远离脊髓方向剥离,在牵引线下方再缝合、再牵引、再缝合、再牵引,最终使整个肿瘤在完整包膜内像婴儿分娩一样“娩出”。硬膜内肿瘤则纵向切开硬膜,同样用缝合、牵引、再缝合、再牵引,将肿瘤完整摘除。结果伴有呼吸困难的高位颈椎管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立即改善,8例下肢瘫的病人术后1个月即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病人术前手内在肌萎缩术后1年时肌力仍差。有5例病人1年后复查MRI未见病情复发。结论局麻下以“娩出法”完整摘除椎管哑铃形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加钙联合疗法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疗效,找出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规范方法。方法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建立女性增龄型骨质疏松模型,并分别单纯给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对比3种方法对该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大鼠去卵巢6个月后可出现松质骨骨量丢失(P<0.05),微细结构破坏(P<0.05),骨转换加快(P<0.05),模型建立成功。单纯应用小剂量氟和单纯补钙对改善模型的骨量、微结构及骨转换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不如联合应用氟加钙作用明显。高剂量氟加钙的方法、疗效更加显著。结论氟加钙疗法比单纯应用氟或钙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质量,必须保证和加强住培的纪律管理。在总结多年骨科住培基地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分析了骨科住培纪律现状,包括学员的构成及特点,现有管理人员的构成等;探讨了管理对策,如建立电子监管系统及建立新的管理架构等。以期达到促进规范化培训纪律管理的制度化、正规化,为住培基地的纪律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