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对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症患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行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手术前后根据症状、体征、MRI和应力位片、AOFAS评分、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分问卷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2.5±3.5)个月。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踝关节不稳感完全消失,5例患者缝合区稍有压痛感,轻微肿胀,支具保护下正常行走,2例患者有局部皮肤麻木感。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感、肿胀均消失,行走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1例患者局部皮肤仍有麻木感,1例明显好转,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0±5.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umberland评分13分,术后30分。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加强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症可以更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并且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玻璃酸钠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止痛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双盲随机分组,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病人50例,58膝,分为玻璃酸钠(2 ml) 2%利多卡因(2.5 ml) 地塞米松(2.5 mg)(A组,n=15),玻璃酸钠(2 ml) 生理盐水(5 ml)(B组,n=15),2%利多卡因(2.5 ml) 生理盐水(4.5ml)(C组,n=15),地塞米松(2.5 mg) 生理盐水(4.5 ml)(D组,n=13),每例患者于术后关节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8 h、24 h、72 h、一周时,在病人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用q检验。结果术后8h,A组和C组的止痛效果好于B组和D组(P<0.05)但术后72 h和一周时B组和A组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C组和D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应用玻璃酸钠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在早期止痛和持续镇痛方面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联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 45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平均100 ml。4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人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获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未见明显骨折端移位,无膝关节伸屈受限.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2.8±2.2)分.有2例后抽屉试验弱阳性.结论 经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入路简便、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微创腱皮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微创腱皮缝合和常规Kessler缝合两种方法治疗日本大耳白兔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取生长14周时的大耳白兔跟腱标本和健侧正常跟腱各5条,分为3组,做生物力学检验。通过对不同分组跟腱的最大载荷、应变值、强度、拉伸刚度、吸收能量和比能以及应力和应变的关系的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检测和结果统计分析,3组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差异,微创腱皮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于正常组(P〉0.05),并且比对照组的力学性能好(P〈0.05)。结论微创腱皮缝合技术具有良好的愈合强度,优于常规直接开放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PFNA(AO)治疗股骨多段骨折12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和脱出,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5.0%。结论 PFNA操作简单,适合微创操作,同时加长型内固定为多段骨折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利于患者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平衡对全膝关节置换时膝外翻畸形的矫正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争议颇多,我科2006-2010年行膝关节置换矫正外翻畸形23例,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益民  韦兆祥  庄民  商晓军 《河北医药》2010,32(15):2078-2079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越来越多见。由于该类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较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为开放性骨折。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此种手术方法需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常易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植物外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浮膝损伤中骨和韧带等稳定装置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浮膝损伤合并急性膝关节不稳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术后伤口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2例,前交叉韧带松弛1例,骨关节炎2例.按照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32例,中上5例,下中1例,优良率占84%. 结论 浮膝损伤治疗中不仅仅要重视骨结构连续性的重建,更要重视韧带、半月板、关节囊、肌肉等稳定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