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树脂吸附剂治疗急性摇头丸中毒的疗效。方法:将36例急性摇头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树脂吸附治疗组(树脂组),观察比较治疗后3、6、12h两组的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3.9,P<0.05),尤其是6h时疗效更佳(H=10.4,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树脂吸附能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可有效治疗急性摇头丸中毒。  相似文献   
2.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直径小于5 cm的肝细胞性肝癌(简称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6月间87例临床诊断为小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和手术组。随访时间6-71个月,采用Kap 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试验被用来估计生存曲线的不同。结果本研究结束后,共有67例患者存活,20例患者死亡。射频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6.7%、69.7%,手术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82.9%、75.4%,两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32)。全组共有43例肿瘤复发,射频组25例,手术组18例。两组间的复发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47,P=0.01)。射频组与手术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3%、40.3%、35.3%与71.1%、45.7%、、30.9%,两组的无瘤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06,P=0.80)。结论对于小肝癌而言,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有相近的疗效。射频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体形态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切除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度约1 cm的切片并拍照,记录病理学特点.参照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1型)、结节突起型(2型)、结节融合型(3型)、浸润型(4型).比较4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9例肝癌患者中,1型占20.17% (24/119),2型占25.21% (30/119),3型占21.85%(26/119),4型占32.77%(39/119).4种不同大体形态分型的肝癌患者年龄、HBsAg阳性、术前AF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T分期、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99,x2=2.944,3.516,F=1.028,2.837,2.419,x2=6.606,12.73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患者术前AFP,4型显著高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3,1.851,2.083,P<0.05).患者手术时间,4型显著长于3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5,1.758,P<0.05);4型与2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9,1.875,2.205,P<0.05).患者住院时间,4型显著长于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1.975,P<0.05);4型与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P>0.05).患者微血管侵犯,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05,8.291,4.729,P<0.05).119例肝癌患者中,11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48%(116/119),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4~74月).11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7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2%、70.7%、63.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7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3%、42.7%、11.4%.1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1 ~6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2.5%、65.3%,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41 ~5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6.7%、58.6%;2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2 ~ 6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2.6%、82.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51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4%、64.1%、64.1%;3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48 ~5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7.8%,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36 ~48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62.3%、50.0%;4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 ~5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51.5%、45.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23 ~3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31.6%、22.3%.不同大体形态分型肝癌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7.652,P<0.05).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4型显著差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生存率:x2=4.823,6.131,5.785,P<0.05;无瘤生存率:x2=5.184,5.634,9.26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T分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3.516,6.687,6.165,7.9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 ~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4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646,2.397,1.617,95%可信区间:1.042 ~ 12.713,1.063 ~5.403,1.119 ~2.337,P<0.05).结论 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可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浸润型肝癌患者术前AFP高、术中出血量大、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预后差.T3~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 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l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作为物理医学的一个代表具有多疾病、多方向的应用潜力,近年研究显示LI-ESWT可以招募、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用LI-ESWT激活精原干细胞可给原发性非梗阻性无精症和医源性无精症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本文拟对LI-ESWT激活精原干细胞治疗无精症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作用,评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在肝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82例行肝切除术患者,依照围手术期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分为全肠外营养组(23例,简称肠外组)、联合肠内营养组(30例,简称肠内组)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组(29例,简称ω-3 PUFAs组)。肠外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在静脉营养支持基础上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ω-3 PUFAs组在肠内组基础上,术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比较3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病率、肝功能等临床指标综合评估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疗效。结果 (1)3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包括腹腔积液、胸腔积液,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肠外组比较,肠内组、ω-3 PUFAs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624;P =0.001,t =5.019);肠内组、ω-3PUFA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大范围(≥4个肝段)肝切除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PUFAs组术后第3、5天ALT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2.432;P=0.042,=2.144);(4)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与肠内组相比,ω-3 PUFAs组术后第3、5天胆红素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t=2.202;P=0.035,t =2.183)。结论 肝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加速患者康复;对于有肝硬化背景及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ω-3 PUFAs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以往把这种病称为“脑震荡后遗症”是不很确切的,它常由颅骨骨折、脑损伤、颅内血肿等病继发,甚至于头皮损伤患者因治疗不当等因素亦可引起该病。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17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方法 观察尖部活检时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设计2种方法来降低疼痛程度.设立3个研究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评估应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列腺尖部活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活检.肛管局麻组:10例,插入直肠探头前行肛管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10 ml从肛门口向肛管方向环绕腹侧半圈局部浸润麻醉肛管,然后再插入直肠超声探头进行活检.针刺痛觉测试组:15例,穿刺针轻轻接触直肠,以患者有无疼痛的自主感觉判断齿状线的位置(齿状线上方无痛觉,下方有痛觉),然后从齿状线的上方进针活检.3组患者均先行尖部活检,VAS评分结束后再行前列腺其他部位的活检.结果观察尖部活检引起患者剧痛时的进针点,发现其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尖部活检3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46±1.24,肛管局麻组1.84±0.78,针刺痛觉测试组1.98±0.67(P<0.05);肛管局麻组麻醉时的疼痛评分为5.24±0.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肛管局麻组各有1例术后肛周疼痛,针刺痛觉测试组1例术后发热38.4℃. 结论 前列腺尖部穿刺活检引起的疼痛主要由活检针刺穿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引起.通过针刺痛觉测试从齿状线上方进针能显著减轻疼痛.肛管局部麻醉虽然能减轻活检时的疼痛,但由于麻醉本身即能引起患者明显疼痛,无益于改善患者整个穿刺过程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各年龄段前列腺总体积(T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计算TZV与TPV的比值即移行区指数(TZI)的数值。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直肠B超测量1 563例BPH患者前列腺和前列腺移行区最大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V、TZV以及TZI。分析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各年龄组TPV、TZV和TZI值分别为:50~59岁年龄组TPV(32.27±15.76)ml、TZV(9.55±7.98)ml、TZI 0.28±0.13;60~69岁年龄组TPV(40.93±17.45)ml、TZV(14.94±11.83)ml、TZI 0.34±0.16;70~79岁年龄组TPV(46.56±20.31)ml、TZV(19.54±19.25)ml、TZI 0.39±0.16;80~89岁年龄组TPV(47.85±26.63)ml、TZV(20.40±16.78)ml、TZI 0.41±0.19。BPH患者的TPV、TZV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性(r1=0.232,r2=0.256,P均<0.01),TZ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要高于TP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结论:BPH患者的TPV、TZV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TZV增长的幅度要高于TPV增长的幅度,前列腺增生以移行区增生最为显著,并且我国BPH患者的移行区指数与其他人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需要X线或X线和超声共同定位下才能完成,借鉴超声引导肾造瘘的成功经验,笔者尝试完全由超声引导及定位建立经皮肾通道并完成经皮肾镜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