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1985年起,应用胫骨骨条植骨结合多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1例,经随访7个月—48个月,优17例、良3例、差1例。通过临床观察,用自体胫骨骨条植骨提供活的骨细胞及诱导成骨,能促进加速骨折愈合。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以来,我院采用B超对半月板进行实验研究并对264例病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超不仅能显示半月板图象还能区分正常与异常半月板。B超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6.36%,手术符合率为95%。本检查具有无创性,不接触x射线,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髌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术固定方法也较多,但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硬。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髌前“8”字钢丝结合环形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7例,术后不需外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改进髌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取4具湿润尸体完整膝关节,保留一定的股骨胫骨长度,除股四头肌,关节囊,髌腱外去除其它软组织,伸直位固定股四头肌,制作髌骨横断骨折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按序作四种不同固定:A、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B、改良张力带固定;C、张力带钢丝固定;D、单纯钢丝环扎.用胥少汀法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四种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B效果接近,为最好,C较差,D最差.股四头肌拉力在钢丝环扎加Maxon张力带缝合和改良张力带固定,均可达体重2倍以上.结论:对某些髌骨粉碎骨折,不适合改良张力带固定,则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效果最佳,该方法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8例 (13个椎体 )腰背痛患者 ,其中 7例 (12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例 (1椎 )椎体恶性肿瘤。在CT定位及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间断扫描调整穿刺针位置及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 ,术毕CT扫描了解骨水泥分布。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估 ,随访 2~ 5个月 (平均 4个月 )。结果  8例 (13个椎体均穿刺成功 ,骨水泥注射量 0 .5~ 2 .8ml,平均 (1.9±0 .6 )ml,手术时间每椎体 85~ 15 0min[平均 (118± 30 )min]。出现骨水泥少量椎管内硬膜外静脉内漏 1椎 ,无临床症状。止痛效果 8例有效 ,VAS术前 7.8± 1.1,术后 2 4h3.8± 1.3,与术前比较明显减轻 (P <0 .0 5 ) ,平均术后 4月随访VAS 2 .9± 1.8,显示疗效维持。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有明显止痛效果。CT引导下进行该手术具有穿刺准确的优点 ,但不能实时监测骨水泥注射情况和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7.
背阔肌具有优越的神经血管蒂,无论作为带蒂移植或游离移植都较理想。但利用游离背阔肌移植代替其他肌肉功能尚未见报导。我院自1980年起,用游离背阔肌移植治疗前臂伸肌缺失及股四头肌麻痹共4例,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病历摘要例1 夏某某,男,30岁。诊断为右前臂伸肌群外伤性缺失,右腕下垂畸形。于1980年7月4日行右背阔肌游离移植术,术中切下带有6×20平方厘米皮瓣的背阔肌,移植于右前臂代替伸腕伸指诸肌,将背阔肌之止点扁腱固定于肱骨外上髁,其另一端与伸指总腱残端缝合固定。将供应背阔肌之肩胛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我科1981年以来,用V形髓内钉改制成的一种L形双翼钉,用于四肢长骨靠近关节部位骨折,或上述部位先天及后天性畸形矫正术后的内固定。17例共22处,经临床观察及随访,病人可早期关节活动。除1例由于当时手术技术原因,病人过早地负重活动,而出现L形双翼钉松动外,其余尚未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和变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下肢肌肉麻痹很常见,可引起髋、膝、踝及足部的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其中臀肌麻痹、髋关节畸形、连枷髋等对整个下肢功能影响尤为严重。因此在治疗时,除了解决膝、踝、足等处的各种问题外,正确处理髋部是改善下肢功能的关键之一。我院自1972年1月至1982年1月收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力学强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4具完整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BMD ,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将每例标本的 4个椎体随机选择 2个共 8个椎体进行骨水泥PMMA注射构成椎体成形术组 (A组 ) ,余 8个椎体为对照组 (B组 )。A组行椎体成形术注射加显影剂的低粘度骨水泥 5ml。注射后摄轴位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测试A组和B组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 :所有椎体BMD的T值提示为中重度骨质疏松 (T值 - 3.15~ - 4 .6 6 ,平均 - 3.87)。A组注射 5ml骨水泥后轴位片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 5 0 %。A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2 6 4 5± 4 78N和 1317± 2 81N/mm ;B组最大抗压强度 186 2± 6 2 0N ,刚度为 10 2 5± 2 33N/mm。两组比较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内注射骨水PMMA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达到强化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