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泉 《青海医药杂志》1995,25(6):26-26,10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2例报告青海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周泉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临床较少见,国内报告仅20余例,现将近三年来我科所遇二例报告如下。例一:女,29岁,1993年10月29日因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颌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钒酸钠(Sodium Orthovanadate,Na3VO4)对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培养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以10、20及30umol/L不同浓度Na3VO4干预第三代软骨细胞。培养7d后,用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RT-PCR检测Ⅱ型、Ⅸ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的表达,定量RT—PCR检测PTPN1、IGFR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10umol/L Na3VO4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及30umol/L Na3VO4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下降(q=31.51,81.42,P〈0.01)、Aggrecan(q=52.09,102.55,P〈0.01)和PTPN1(q=7.67,4.74,P〈0.01)mRNA表达降低;(3)30umol/L Na3VO4组Ⅱ型胶原(q=51.46,P〈0.01)、Ⅸ型胶原(q=8.62,P〈0.01)mRNA表达降低;(4)各浓度Na3VO4组IGFRmRNA均增加(q=13.96,7.67,4.74,P〈0.01)。结论20及30umol/L Na3VO4可抑制椎间盘软骨细胞增殖,降低Ⅱ、Ⅸ型胶原、Aggrecan以及PTPN1的mRNA表达,说明Na3VO4对软骨细胞中PTPs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软骨细胞生物学功能。但Na3Vo4对IGFR mRNA无抑制作用,并可能有一定的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分泌抗EPF(Early pregnancy factor,早孕因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纯化单抗并鉴定.方法用本实验室已纯化的早孕和肿瘤源性EPF作为抗原刺激Balb/c小鼠,用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经4次克隆化,获得可稳定分泌抗EP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注入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型单抗,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SDS电泳和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纯化结果.结果融合后获得一株稳定分泌抗EPF抗体的细胞株(C3D11),克隆化后,获得稳定分泌抗EP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将增殖后的细胞注射Balb/c小鼠腹腔获得腹水型单抗,以亲和层析法纯化,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后去掉了大部分杂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抗体纯度较高,与抗原匹配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EPF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抗EPF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客观、真实评价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水平 ,指导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更好开展。 [方法 ]对日照市各区县 2 0 0 1、2 0 0 2年报告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利用估算接种率、差值 (D值 )、比值 (R值 )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 2 0 0 1年各区县接种率判定为可信 ,2 0 0 2年有 2个区县判定为可信 ,有 1个县判定为可疑 ,2年“四苗”的估计接种率均低于报告接种率。 [结论 ]市、县两级要定期对下级报告的接种率进行监测和评价 ,要加强对乡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和防疫医生专业素质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不同时段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黄芩苷、栀子苷干预,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FGF、BDNF含量。结果脑缺血12 h和24 h,模型组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反应性增加;栀子苷组脑组织NGF含量显著降低;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FGF含量均增加;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DNF含量均降低。结论黄芩苷、栀子苷对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bFGF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1999~2003年加速控制麻疹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999年开始 ,日照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控制麻疹。通过 5年观察 ,取得明显效果。麻疹疫苗 (M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 99 71% ,估算接种率为 93 5 6 %。通过开展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 ,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 79% ,几何平均滴度为 1∶14 0 7 6 5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由加速控制麻疹前 5年的 0 4 8/10万 ,下降至加速控制麻疹后 5年的 0 0 4 /10万。加强监测 ,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 ,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 ,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 ,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牙龋齿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方法:调查310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齿人数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发病率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程度中的变化;方法:对34例新生儿窒息缺氧不同程度患儿极期血清胆红素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缺氧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窒息缺氧程度有关,但结合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未结合红素水平与窒息缺氧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前沿进展,进而结合医学检验的关键应用维度,阐述“AI+检验”的结合创新,包括涉及检验标本处理的标本采集机器人、样本稀释机器人和样本传送机器人;检验项目挖掘如肿瘤标志物和药物基因组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处理、辅助诊断模型和互联网医学检验等。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医学检验从自动化发展到更高阶的智能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抗体的检测技术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方法;高特异性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核酸定量的数字PCR和灵敏度更高的SHERLOCK技术也极具特色与发展潜力。以上检测技术代表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