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胰腺癌的预后极差,其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6%左右~([1]),且在过去30年无明显改善。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其治疗形式极为严峻,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2])显示,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总体恶性肿瘤的第9位和第6位。2017年美国肿瘤新发病例数中,胰腺癌在男性中位列第11位,在女性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有较大提高,以肝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长期生存率却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肝癌术后有很高的复发率,据报道肝癌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超过80%。术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已被证明对肝癌术后的预后无意义,并可能促进肝硬化型肝癌患者肝功能的恶化。在近年的一些系统评价中,对术后经肝动脉化疗(TAC)模式的疗效分析也未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搜集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探讨术后TAC对肝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释新发糖尿病合并胰腺癌预后差的现象,本研究拟探讨胰岛素影响胰腺癌细胞钠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高糖DMEM中培养胰腺癌细胞SW1990,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刺激细胞,在不同时间检测培养上清中Na+浓度,分析Na+随胰岛素浓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检测胰岛素对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信号通路。结果胰岛素刺激SW1990细胞后,培养上清中Na+浓度下降(P〈0.05),SGK1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且Na+浓度的下降幅度与SGK1蛋白水平相关(r=0.715,P〈0.01);胰岛素处理后乙酰化修饰关键基因CREBBP和EP300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胰岛素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吸收钠离子,与SGK1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关,其中乙酰化修饰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是否比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具有更好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年)、EMBASE(1989—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1期)、互联网上注册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5年),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及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治疗较经皮无水酒精注射能提高对〉2cm小肝癌的3年生存率、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并减少1年和3年局部复发率;而对直径≤2cm的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总体疗效优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尤其对于肿瘤直径〉2cm的小肝癌;且两种方法副作用均小,安全可靠。上述结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小肝癌的方法选择具有很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得力生注射液经肝动脉、门静脉途径应用,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得力生注射液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检测和分析化疗前、后不同时期体液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改善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对照组肿瘤肝内复发15例次,治疗组肿瘤肝内复发13例次,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浓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且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癌术后患者,可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途径给药,可增强疗效,并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辅助化疗的疗效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辅助化疗(TAC)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结合手工方法检索有关肝癌根治术后TAC的自由随机对照试验(RCTs),合并相似研究方案的RCTs。结果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RCTs。5个RCTs比较了TAC与非辅助化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TAC对肝癌术后3年总生存率提高21%(P〈0.05),但有降低3年无瘤生存率6%的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cm增加肿瘤复发风险,但对总生存率影响不大。7个RCTs分单药TAC组和多药联合TAC组,前者显示对肝癌术后预后无益,后者meta分析结果证明能提高1、2年无瘤生存率及1、2、3年总生存时间(P〈0.05)。结论单药TAC对肝癌根治术后预后无显著提高,联合多种化疗药物的TAC能使肝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都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对伴肝硬化型肝癌;肿瘤直径〉5cm时有增加复发的风险,但不是影响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化疗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4/86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术前B超、CT和MR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手术切除率70.8%(17/24),根治性切除率为33.3%(8/24)例,姑息切除率为37.5%(9/24)。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2.5%,25.0%,姑息性组为33.3%,11.1%,活检组为0%。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胰腺损伤是引起胰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多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处理不当时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1例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的胰瘘患者诊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RFA对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EMBASE(1966-200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年)、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Ovid版)和Cancerlit(1993-2008年)等数据库,截止日期2008年1月1日,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版软件.结果 纳入了4个前瞻性研究和2个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后1、3、4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切除在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RFA(P<0.05).结论 RFA治疗小肝癌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应于作为肝硬化型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程序化流程设计进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LPD且所有临床资料均完整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按照程序化流程进行手术的试验组50例、非程序化流程进行手术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6.4 ± 50.64)min vs (298.5±87.23)min]、出血量明显减少[(84.5 ± 32.82)ml vs ( 218.9 ± 88.73)ml](P<0.05);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经过精准的手术前评估,程序化流程LPD技术可行,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