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 罗某,男,26岁,因突发腹部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剑突下阵发性绞痛,随后变为满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患者既往反复腹痛,未行胃镜检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病,予以雷尼替丁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平日时有便秘,大便干结,或有时解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2年10月诊断明确的21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62~73)岁。多数患者以突发性急性腹痛就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习惯性便秘史,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全组中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仅4例,误诊率为80.95%。21例患者均行Hartmann术,术后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经过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经过积极抢救及相应处理后治愈1例,死亡2例均为紧贴后腹膜乙状结肠后壁穿孔。19例治愈出院且于术后3~6个月行乙状结肠造瘘口还纳术。结论: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行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肛肠指诊对诊断有所帮助。早诊断、早期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尽早手术及行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们1979年以来共应用 U 形管45例。其中用于肝内结石手术者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5~67岁,其中青年4例(<25岁),壮年23例(25~60岁)老年3例(>60岁)。临床特点一、诊断全为原发性肝内结石。1.结石分布:以左肝为主20例,右肝为主5例,左右都有者8例,并存肝外胆道结石22例。2.形态:结石成团者22例,散在8例。3.胆管狭窄:全有肝内胆管扩张和肝管流出口  相似文献   
4.
何恒正  周厚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2033-2033
患者,男,48岁。因腹部胀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d于2006年4月22日急症入院,无明显呕吐、呕血、畏寒发热、黄疸,有直肠刺激征。起病时曾有右下腹隐痛后迅速转为全腹胀痛。以往有便秘现象。X线腹平片(4月21日急症):于左腹部可见显著充气的马蹄形肠袢,其内各有一较宽大的液气平面,其他肠管亦扩张胀气。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8岁。右腹阵发性绞痛伴呕吐1月。无诱因起病,自觉右腹部间歇性“气块”串动式痛,每次持续数小时后自行缓解,纳差,呕吐频繁,为黄绿色的内容物,有时达2000ml,近20天停止排便排气,以“肠梗阻”于1988年4月11日从外院转入。既往体健,嗜好烟酒。检查:T36.8℃,P120次/分,BP130/100mmHg。失水面容,巩膜无黄染,心率120次/分,偶有早搏,腹平坦,无肠型,右腹轻度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右下腹较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弱,肛门指检:右侧触到活动性包块,触痛。血、尿常规、血清钾、钙均  相似文献   
6.
1991年第一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aparoscopy splenectomy,LS)的成功报道,引领人们对门静脉高压的外科微创手术进行了长期地探索,我国首例LS于199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获得成功[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腹腔镜下治疗术式作一综述。1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对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长期以来存在3种不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无特异性检测手段,误诊率较高。全组误诊高达53.6%。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良性肿瘤痊愈出院,随访8例无复发;恶性肿瘤13例,行根治性手术5例,随访2例,1例手术后2年1个月复发死亡,另1例于5年4月死亡。非根治性手术8例,随访4例,生存时间最短的为13个月,最长的为3.5年,均死于癌复发。结果提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极佳,恶性肿瘤较差。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性恶性小肠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导致医源性胆道损伤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导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1990年1月~2010年1月38例胆囊切除术导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胆总管损伤25例,肝总管损伤8例,右肝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各2例,迷走胆管损伤1例;术中发现34例,术后1周内发现3例,术后第18天发现1例;均行手术修复.35例随访6个月~5年,其中优22例,良10例,差2例;术后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胆囊手术时理清解剖关系、规范操作、避免盲目操作,并适时中转开腹手术,可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 1982年 7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收治胆道出血 2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2例、女 9例 ,平均年龄 37(2 7~ 6 3)岁。1.2 临床表现 右上腹痛 2 0例 ,畏寒发热 16例 ;便血或黑血便 2 1例 ,呕血 6例 ,黄疸 11例 ,休克 5例 ,脉搏 90~ 12 0次 /min 15例 ,12 0次 /min以上 6例 ,出血 2~ 8次 ,出血周期 7~ 2 8d ,出血量 30 0~30 0 0ml。1.3 出血原因和部位 肝内胆管结石感染 10例 ,其中有蛔虫者 5例 ,肝外伤 2例 ,坏死性胆囊炎 1例 ,医源性出血 8例 :其中手术所致右肝假性动脉瘤1例 ,胆肠吻合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余,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4,P=0.032);观察组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可以有效地加快术后恢复,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