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血管再生效果。方法 将 2 0只犬制成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 ,建模后 1周对犬的后肢施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即在胫骨内侧嵴开一个 5cm× 1cm骨窗 ,以特制的支架每天 1mm速度向外牵拉。分别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 ,通过皮温测定 ,光镜下测量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观察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到伴随着骨的搬移 ,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再生现象 (以第 7~ 2 1天为著 )。结论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可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产生明显的血管再生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囊血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髋关节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ABS丙酮溶液、大红油画颜料氯仿溶液,分别进行左、右侧髂总动脉灌注,实体镜下解剖。结果:髋关节囊的血供主要有股骨颈基底部的动脉环和关节囊血管网。结论:关节囊血管网和动脉环是髋关节的主要动脉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15具30侧的成人标本上,用大红油画染料氯仿溶液和ABS丙酮溶液进行髂总动脉灌注.解剖和铸型后观察股骨头动脉的来源、数目、外径及分布范围. 结果 髋关节的近侧动脉环主要营养关节囊,而远侧动脉环对股骨头血供起重要作用,其中参与组成近、远侧动脉环的旋股内侧动脉分布最广泛;股骨头的营养动脉有上、下、前、后4组颈升动脉,其中来自旋股内侧动脉的上颈升动脉有外径较粗、数量较多的分支营养股骨头. 结论 ①髋关节的近、远侧两条动脉环是该关节血供的主要动脉来源;②旋股内侧动脉是供应股骨头血液的主要动脉来源.  相似文献   
4.
髋臼周围加股骨近端减压截骨术治疗儿童中晚期Perthe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Perthes病新术式-髋臼周围加股骨近端减压截骨.方法1997年8月~2000年8月,21例中晚期儿童接受此术式治疗,共21髋,随访时间24~36个月,X线分期,Ⅲ期17例,Ⅳ期4例,均合并有半脱位和扁平髋畸形.结果术前髋臼指数平均22.45°,骺核高度5.46mm,CE角6.38°,术后髋臼指数6.67°,骺核高度6.56mm,CE角19.95°.功能评价优19例,良2例.结论新术式优于原始术式,并同时解决了压力、肢短、头臼覆盖及预防远期骨性关节炎的目的.另外,强调合理和准确的适应证选择是治疗中晚期Perthes病和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肝外伤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1981—06~1995—10共收治98例肝外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1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7岁。闭合性损伤63例,开放性损伤35例。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7小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命名提出异议,提倡称之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学者认为,这样命名会引起多学科工作者的关心,如小儿科、妇产科和矫形科医师们的注意而不像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只会使外科医师们感兴趣,同时也提醒我们,病儿年龄不同,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其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各异,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俄式支撑关节治疗Legg-Perthes病新方法的认识和评价。方法:共有10例用俄式支撑器械手术病例被研究,使坏死的股骨头不负重或减少负重,待其自愈。结果:10例患儿Catterall分期,Ⅱ期6例,Ⅲ期3例,Ⅳ期1例,平均年龄6.6岁,术后随访48个月以上,9例效果满意,1例半脱位。结论:目前在本病病因未明的前提下,此方法是早期控制病情发展,又不影响后期采取其它方法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以Ⅰ~Ⅱ期病变,未出现畸形髋之前使用本法为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及神经肌肉所致髋关节不稳定之髋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髋臼的影像学变化的分析,了解先天性及神经肌肉性原因导致的髋关节不稳。方法:利用CT及X线平片对髋臼的改变进行评估。共研究了27名儿童,计33个不稳定髋关节。结果: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儿童的关节显示了随骨盆髋臼前倾角的增大其前缘及上缘的缺损,在脑瘫及脊柱裂者则显示了髋臼的多方面缺损。在脑瘫患者中具有典型的后缘缺陷,并且是所研究群体中髋臼最浅的。结论:髋关节不稳患儿的髋臼缺损在不同疾病的表现不同,但存在交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