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全麻术前减少腺体分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减少腺体分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观察。298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术前分别肌肉注射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或注射用水,测定注射后30min唾液分泌量。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测定口干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min,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和注射用水组唾液分泌量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7·64±19·53)、(-22·30±21·04)和(2·71±19·46)mg。VAS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组用药后明显增加。给药后30min,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和注射用水组HR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65±8·82)、(-4·30±7·01)和(-0·54±6·49)次/分。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无HR增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异丙酚是一种新合成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应用逐渐广泛。但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令人关注。其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3.
背景 使君子酸(α-amino-3 -hydroxy-5 -methy-4-isoxazole propionate,AMPA)受体是中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受体,参与疼痛信号传递.Stargazin蛋白是一种AMPA受体调节蛋白,在AMPA受体中介的疼痛信号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 对Stargazin蛋白调节AMPA受体亚基在胞浆胞膜中的转运作用及与疼痛的关系作用进行回顾与总结.内容 Stargazin蛋白可调节AMPA受体不同亚基在胞浆胞膜转运,并通过与突触后膜致密蛋白-95 (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的相互作用,促进AMPA受体亚基突触靶向;Stargazin还通过C末端自身磷酸化修饰改变与PSD-95蛋白相互作用的强度,控制AMPA受体的突触靶向.Stargazin通过调节AMPA受体的转运,间接调控AMPA受体中介的疼痛信号传递.趋向 下调Stargazin的表达或干扰其与兴奋性突触后PSD-95蛋白的相互作用,可间接抑制AMPA受体的功能,是未来疼痛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5.
宁军宏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6):564-566
目的 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于入室前60 min,F组以0.4%罗哌卡因30 ml行髂筋膜间隙阻滞,D组以地佐辛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记录第1次过床(T1)、第2次过床(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间点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F组T1、T2、T3的VAS评分分别为(4.5±1.4)分、(3.8±1.2)分、(3.9±0.7)分,明显低于D组各时间点VAS评分[(7.9±1.2)分、(7.5±0.8)分、(7.0±1.1)分,P均<0.05].F组无局麻药中毒发生;D组在静脉注射地佐辛60 min内,恶心3例(7.5%),头晕2例(5.0%).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转运及椎管内麻醉前体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Stargazin在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含谷氨酸受体1亚基的使君子酸(GluR1-AMPA)受体胞浆至胞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45只,体重280 ~ 30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切口痛+生理盐水组(P组)、切口痛+ Stargazin小干扰RNA(siRNA)组(I组)和切口痛+Stargazin无意义siRNA组(N组).P组、I组和N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20 μmol/L siRNA、20μmol/L无意义siRNA 10μl,2次/d,连续3d,4d后制备右足底切口痛模型.切口痛术后3h时测定大鼠累计痛评分(CPS)和机械缩足阈(PWT).然后处死大鼠,取L3-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胞浆和胞膜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脊髓背角Stargazin与GluR1或GluR2亚基的共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P组和N组CPS评分升高,PWT降低,脊髓背角胞浆GluR1表达下调,脊髓背角胞膜GluR1表达上调,I组CPS评分升高(P<0.05或0.01);与P组比较,I组CPS评分降低,PWT升高,脊髓背角胞浆GluR1表达上调,脊髓背角胞膜GluR1表达下调,脊髓背角Stargazin和Stargazin与GluR1共表达下调(P< 0.05或0.01).结论 Stargazin介导了切口痛大鼠GluR1-AMPA受体从胞浆至胞膜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配伍0.10%罗哌卡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18~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足月自然分娩的孕妇,入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低浓度舒芬太尼组(A组,0.25 μg/ml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和高浓度舒芬太尼组(B组,0.50 μg/ml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观察单次给药后最高镇痛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无痛分娩期间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Apgar评分及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最后记录麻醉药物使用总量.结果 共纳入120例患者,每组60例.2组患者在单次给药后的最高镇痛平面及各时点的VAS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5、10分钟时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瘙痒、呕吐并发症,2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无痛分娩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A组舒芬太尼总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0.25 μg/ml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可提供满意的硬膜外痛分娩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少,程度轻,安全,不良反应偶发,第一产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大力倡导成分输血,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需求日益增多。FFP是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凝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的重要物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大约50%左右的FFP在凝血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在有创操作前预防性使用FFP的作用有限,不仅没有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对于脓毒症、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尽早应用FFP进行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全文拟从FFP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内容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中FFP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PND)的影响。方法 不停跳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55~85岁,BMI 18~29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和TEAS组(n=40)。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在患者的内关穴、合谷穴、大椎穴贴上特定电极片,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照组电流设置为0 mA,TEAS组电流设置为患者可以忍受但不致疼痛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时间为手术开始至术毕。于术前1 d(T0)和术后7 d(T4)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一套组合的测试量表,根据Z-计分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ND。于T0、术后5 min(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时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记录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神经心理学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TEAS组MMSE和HV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EAS组PN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0.0%)vs 17例(40.5%),P<0.05]。T0时两组血清TNF-α、IL-1、IL-6, S100β、MDA和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TEAS组TNF-α,IL-1和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TEAS组IL-6和S100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同时点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