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例 1 男 ,5 3岁。主气管下段右前壁肿瘤 4 5cm× 3 5cm× 3 0cm ,侵及隆凸和右主支气管开口 ,阻塞 85 %主气管管腔。经纤维支气管镜及导丝引导由肿瘤旁置入细号单腔气管插管实施全麻 ,经右胸后外侧切口手术。术中因主支气管插管麻醉转为左、右肺通气困难及对手术操作的妨碍 ,中转体外循环 (CPB)支持。经升主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CPB ,完全停止经肺呼吸 93min ,成功切除肿瘤侵犯的主气管下段、隆凸、右主支气管近端 ,长 5 5cm ,并行左、右主支气管-主气管吻合、隆凸重建。平稳脱离CPB。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涎腺型腺瘤。例 2 女 …  相似文献   
2.
目前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FDG—THTC)应用于肺部病灶定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FDG—THTC在难于获取病理诊断的肺部病变患者处理决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儿童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一直存在争议,除了一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常见问题外,还存在人工瓣膜口径小,产生限制性血液动力学改变,生长发育问题,儿童的好动性造成抗凝治疗的困难,女孩在生育年龄有潜在危险等,都是儿童病人面临的特殊危险;而人工瓣膜的耐久性则为另一关键所在。此外,儿童期人工瓣膜类型的选择亦有争议。为此,本文作者对自1976年1月至1984年12月(9年)间经治的166名,年龄≤15岁,接受了左心瓣膜置换术的病儿,从生存率,瓣膜类型及有关并发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自1972年1月至1984年1月的12年中,波士顿Brigham and Wenaen’s医院为706名病人施行了低架碟瓣及猪生物瓣的二尖瓣替换术,本文就手术早期及术后远期的危险进行了比较。对这706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MDR)的病人随访6~150个月,平均50个月;失访50例,(7%)。病人中男性243例,女性463例。年龄17~86岁,平均58岁,其中528人植入猪生物瓣,178人植入碟瓣,有253人同时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瓣连合切开术,三尖瓣修补术等。病人心功能Ⅱ级者7人,Ⅲ级者3325人,Ⅳ级者374人。以二尖瓣返流为主者363人,二尖瓣狭窄为主者343人。全部手术均在心肺转流下完成。1977年以后,增加了含钾晶  相似文献   
5.
符合线路断层显像、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比观察了一组肺部病灶性质待定病人的胸部CT扫描、三探头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断层显像(FDG-THTC)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测定3种检查手段对病灶做出的定性判断结果,与随后的病理诊断(金标准)相对照,通过比较分析3种检查手段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准确性及其特点,旨在为临床上肺癌诊断方法的选择性应用及其结果的合理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我国首例成功地接受动力性心肌成形术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35岁,术前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术前X线检查心胸比率0.5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见房、室性早搏,左心劳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张,射血分数减低,室壁运动弱,二尖瓣轻度返流,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分三步进行:1.完整游离左侧背阔肌,保留其血管神经蒂,并于近神经血管蒂端植入肌肉刺激电极,切除部分左第2前肋,将背阔肌瓣移入左侧胸腔;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原发性胸膜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孤立性纤维性胸膜肿瘤9例,均手术切除,术后长期存活.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13例,行胸膜剥脱术加辅助化疗6例,平均存活16个月以上;剖胸探查活检术后行全身化疗5例及未手术单纯支持治疗2例,均于6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胸膜肿瘤病变弥漫性者均为恶性,临床表现以胸痛、胸腔积液为主,手术加化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局限性者多为良性,常无症状;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术后易复发,局限性者二次切除后仍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DNA和hTER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DNA含量及hTERT的表达水平,寻求微创、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指标。方法41例病理证实肺癌患者,22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磁珠悬浮法提取测定血清DNA含量;巢式PCR法扩增血清hTERT片段,测定灰度比。结果肺癌患者、正常人血清DNA含量均数分别为33.464和18.420,肺癌组血清DN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巢式PCR法扩增血清hTERT片段,测定灰度比作为诊断分界点,绘制ROC曲线,AZ=0.852,AZ的95%置信区间为CI(0.750,0.953,P=0.000),因此可以认为血清hTERT对于肺癌的诊断具有中等准确性。诊断分界点=0.4时,其Kappa=0.477,(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外周血DNA和hTERT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诊治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水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胸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诊治胸水患者36例,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及榄香烯治疗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胸腔镜下胸膜活检及胸膜腔注入榄香烯乳诊断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针刺细胞学检查及大块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全组60例,确诊率为100%,治疗总有效率为(CR+PR)94.6%,大于1500ml胸腔积液组有效率为89.6%,少于1500ml胸腔积液组有效率为100%。随访1—22个月,仅有5例再次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再次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后好转。复发率为8.3%(5/60)。结论胸腔镜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胸腔镜下胸膜腔注入榄香烯乳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