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小鼠C127乳腺癌细胞、小鼠MA782乳腺癌细胞和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结论: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体外抗小鼠乳腺癌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十年揿针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近10年发布的揿针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864篇相关文献,有18名作者发文量大于3篇。发文量最多的是江苏省中医院,发表6篇。对328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形成了10个关键词聚类标签,并从关键词筛选出揿针的十大优势病种。结论:揿针在中医医疗界已引起一定的关注,相关部门要加大中医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强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加强揿针与其他中医操作技术等的联合,以聚类结果为研究的依据,深化揿针研究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解毒法对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加用扶正祛邪解毒中药。结果:治疗组在生活质量、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扶正祛邪解毒为原则的中医药协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能减轻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小鼠乳腺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并将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C127-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C127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方法 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C127细胞、MA782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C127-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血清TNF活性、抑瘤作用以及瘤体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①C127-DC-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B16-DC-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分别为(32.21±1.24)%、(30.35±1.72)%和(37.43±1.54)%],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水平为(38.41±1.77)U/m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C127-DC-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组瘤体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其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①C127-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C12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抗小鼠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分析小鼠肝癌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前后DC表型变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肝癌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抗癌机制。方法:取得小鼠骨髓细胞并诱导生成DC,用冻融法制备的小鼠肝癌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然后用已致敏的DC激活TILs,测定DC致敏前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表达变化及DC分泌细胞因子IL-12、IL-2、IFN-γ和TNF-α的水平,评估激活前后TIL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作为杀伤对照。结果:致敏后小鼠骨髓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明显高于未致敏DC的(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P值均<0.05;DC上清液中IL-12、IL-2、IFN-γ和TNF-α浓度分别为(80.40±1.33)、(94.67±3.36)、(29.83±1.20)和(75.01±4.10)ρg/mL,明显高于未致敏DC的(19.35±0.99)、(11.25±0.50)、(1.05±0.09)和(2.02±0.27)ρg/mL,P值均为0.000。经致敏后成熟DC激活的TIL对H22细胞杀伤率为(81.80±2.90)%,明显高于未激活TIL、激活或未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的(62.64±3.94)%、(47.35±3.40)%和(28.45±2.56)%。结论: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DC后,其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是其诱导活化TIL抗癌活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41岁.因反复腹痛1年余入院,诉全腹部阵发性胀痛,伴腹胀,解烂便.体格检查: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立位片:不全性肠梗阻.经口肠镜检查:考虑小肠狭窄.剖腹探查手术见距回盲部约1.5 m处有一段小肠病变.行狭窄段小肠切除并吻合术,术后病理:(小肠)低分化/未分化癌,黏膜层未见癌.肠周淋巴结2枚均未见转移癌.免疫组织化学:CK+,EMA+,Ki-67+5%~10%,GCCFF-15+(图1),ER+,PR+;Vim、Syn、CgA、S-100、SMA、LCA、CEA均阴性.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建议先从乳腺找原发灶.术后为进一步治疗转我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乳10点见一大小约15mm×29mm×7 mm低回声肿块,12点见一大小约14 mm×8 mm低回声肿块,左乳12点见一约15 mm×7 mm低回声肿块.右侧腋窝探及一大小约8mm×5mm低回声结节,左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行右乳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提示:  相似文献   
8.
吕丽琼  刘剑勇 《医学综述》2007,13(14):1054-1056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提呈抗原和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在许多肿瘤治疗研究中已进入Ⅲ~Ⅳ期临床实验,并显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专科护理人员参与医疗团队查房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实施由医生、护士、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传统治疗师组成的脑卒中专科团队查房.查房模式改革前后采用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专科相关知识情况调查对脑卒中科4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护理健康宣教满意度调查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脑卒中科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查房效果.结果 医疗团队查房前后掌握脑卒中专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护理人员从20.0%上升至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0,P<0.01);脑卒中专科查房模式改革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从(92.13±2.12)分提高至(97.45±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5).结论 脑卒中专科护理人员参与医疗团队查房的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查房模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前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