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行站立侧位、过伸过曲位X线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裂隙征和流质聚集征象,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7.6月,其中8例〉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0.63±1.40)mm,术后(21.62±3.75)mm,最终随访(20.98±3.01)mm。Cobb角(中立位)术前29.65°±2.48°,术后13.68°±1.72°,最终随访12.91°±1.92°。术前VAS评分(8.38±0.58)分,术后24 h(2.39±0.70)分,最终随访(2.47±0.69)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59±4.12)分,术后(22.01±3.51)分,最终随访(21.65±4.61)分。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最终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行PKP手术治疗的95例OVCF患者(135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继发骨折与否;对其临床相关参数如性别、骨质疏松原因、骨折部位、矢状面成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支具佩戴、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原发骨折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筛选出发生继发性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9例(20.0%)患者25个(18.5%)正常椎体(22个位于手术节段邻近上下椎体)术后发生继发性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继发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是PKP治疗OVCF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进行PKP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早期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其发生与骨质疏松原因、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骨水泥(poly methyl meth acrylate,PMMA)在椎体中的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单椎体)98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分为两组:侧方组(骨水泥偏于椎体一侧,未过中线)42例,中位组(骨水泥偏于椎体中央,越过中线)56例.测量并比较两组以下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SI(椎体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VAS、ODI评分、SI及Cobb角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间相比,VAS、ODI评分、SI及Cobb角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见患椎侧方再压缩.[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位置对疗效没有显著影响,骨水泥偏一侧者不会增加椎体再次侧方压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的管理。方法对16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测、术后观察并发症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168例患者平均5 d出院,骨水泥渗漏39例,无脊髓神经受损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7例,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易于操作等特点。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干预指导可提高疗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ky骨膨胀复位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7年6月27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27个椎体),均接受Sky-PKP治疗.患者术前摄站立正、侧位片、动力位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征和流质聚集征象.比较术前、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后凸角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评分从术前7.8分下降至术后3.1分,ODI从术前65%下降至术后37%,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4.6 mm,中线高度术后较术前恢复5.7 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术后后凸角度比术前减小,平均矫正5.6°.结论 Sky-PKP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如果伤椎有开合征、真空征和流质聚集征,适合采用Sky-PKP治疗,疗效满意.但穿刺难度较大,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 年7 月至2011 年1 月,在52 例颈胸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实施CSEP 联合TES-MEP 监护.椎管内肿瘤患者46 例,椎管内血肿患者6 例.患者均采用后方手术入路.均采用全静脉麻醉.结果 9 例术中诱发电位阳性的病例中,除2 例不明原因的假阳性外,7 例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4 例患者术中CSEP 明显改善,2 例患者术中CSEP 好转的同时伴部分肌肉TES-MEP 的出现.1 例患者术中无电位变化,术后3 h 出现双下肢瘫痪,MRI 证实为术后血肿引起.CSEP 的灵敏度67.0%,特异度95.6%,约登指数0.66.术中TES-MEP 的灵敏度83.3%,特异度97.6%,约登指数0.81.联合监护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3.0%,约登指数0.93.结论 TES-MEP可补充CSEP 对脊髓运动功能监护的不足,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CSEP 联合TES-MEP 监护可指导围手术期脊髓再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标本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偏角,与解剖学的椎弓根 e角数据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下胸椎和上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下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椎弓根 e 角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夹角,椎弓根的轴线一般也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通道的轴线,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根据其差异和特点,使用水平偏角仪指导临床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打入质量.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钉水平偏角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是脊柱外科常用的经后路固定脊柱的手术方法。其技术关键在于螺钉的进钉部位、方向和深度。我科在研究传统定位点的基础上研制出结构简单,能够在手术操作中准确指导进钉方向的水平偏角仪,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水平偏角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原理、材料和结构:进钉点和椎弓根螺钉的矢状角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容易确定,但水平偏角却很难确定。因水平偏角的确定要有垂直水平面的指针和度数,还要满足在不同矢状角状态下…  相似文献   
9.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38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腰腿疼痛完全消失27例。在伴有马尾神经损伤20例中,15例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疗效满意;CT检查不仅要行椎间隙平扫,还需加扫相邻椎体;MRI检查有必要列入常规。  相似文献   
10.
距骨骨折脱位并内踝粉碎性骨折1例吕世桥刘云鹏(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患者,男,32岁,矿工。于1995年6月6日因石块砸伤右足致右踝部肿、痛,活动障碍14h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正常。右足及踝关节肿胀,压痛,内翻畸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