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复方大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对HBV病毒复制的作用效果。方法:用MTT法测定复方大黄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复方大黄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抗原的影响。结果:在用药后第4、8天,复方大黄对HepG 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分别为346ng/ml和212ng/ml(P〉0.05);对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2.84和5.30(P〈0.05);对HB-s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0.00和0.42(P〉0.05)。结论:复方大黄可抑制HepG 2.2.15细胞分泌HBeAg,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腹痛临床患者病例18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诊断结果,针对病因诊断展开回顾性分析。本组187例患者中,急性胃炎导致的急性腹痛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胆道病、胆囊炎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诱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临床诊断应慎重,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味草药六月红对结核杆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六月红酒浸出液在苏氏培养基内对人型结核杆菌进行药物抗菌作用的敏感性观察并与常规抗结核药物异胭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进行对比。结果:培养2周、3周观察六月红具有明显抑制结核菌生长的作用,同利福平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敏感性相似。结论:六月红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药物依赖患者为比较特殊的社会医疗群体,药物依赖专科门诊所面临的各种医疗危急情况越来越多;通过对药物依赖专科门诊医疗危急情况制定处理预案的探讨,促使该危急情况处理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日的研究利巴韦林对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1990年8月-2011年8月)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1800例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例(利巴韦林组1和利巴韦林组2)与同期未使用利巴韦林的926例(其中分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肾综合症出血热在病程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危重病发生率、死亡率、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利巴韦林组在病程时间、住院时间、危重病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利巴韦林抗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低,宜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大黄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复方大黄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复方大黄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 复方大黄对HepG2.2.15细胞4d和8d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分别为1.73和1.06(P<0.05);对HBeAg4d和8d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2.84和5.30(P<0.01);对HBsAg4d和8 d的治疗指数分别为0.00和0.42(P>0.05).结论 复方大黄可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硒治疗急性肝脏细胞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含硒中药复方煎煮液口服对急诊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脏损伤、ALT升高患者治疗,观察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ALT恢复正常时间、血硒水平变化与时间关系。并与西医常规护肝治疗组和使用中医传统茵陈蒿复方中药口服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含硒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ALT恢复正常时间、血硒水平提高速度明显比常规护肝治疗组和加用茵陈蒿复方中药组时间短,差异均非常明显,P0.01。结论使用含硒中药复方煎煮液可以明显改善血硒水平和加快症状改善、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患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具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且这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特别是血脂的增高会加重高血压,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1,2].本文拟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大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观察大黄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ALT(肝功能观察指标)正常组和ALT异常组,再分别将ALT正常者和ALT异常者随机分为大黄口服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4h出入量,症状缓解时间,ALT恢复正常时间、HBeAg、HBsAg血清转换时间以及在停药60d后复查ALT,HBeAg正常的病例数.结果,ALT正常者大黄口服液治疗组在HBeAg、HBsAg血清转换时间比对照组短,24h出入量明显大于对照组,60d复查HbeAg、HBsAg异常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ALT异常者大黄口服液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ALT恢复正常时间、HBeAg、HBsAg血清转换时间、比对照组短,24 h出入量明显大于对照组,60d复查ALT、HBeAg、HBsAg异常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ALT异常者效果优于ALT正常者;大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无论对ALT正常者还是异常者都优于常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