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I期16髋,Ⅱ期52髋,llIa期10髋;术前Han'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I、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I、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相似文献   
2.
伸直位骨性强直膝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0 年6月至2007 年6 月, 对10 例伸直位骨性强直膝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4 例, 女6 例;年龄29~63岁, 平均49 岁。双膝关节置换2 例, 单膝关节置换8 例。强直性脊柱炎3 例, 类风湿关节炎2 例, 血友病性关节炎1 例, 创伤性关节炎3 例, 化脓性关节炎1 例。膝关节均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活动度0°,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32.5±10.26)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10 年, 平均5.3 年。末次随访时HSS 膝关节评分提高至(87.75±6.45)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8, P=0.000)。关节活动度提高至97.08°±11.57°,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3, P=0.000)。术后发生皮肤坏死2 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 例、假体周围骨折1 例、假体深部感染翻修1 例。术后X线复查未见假体松动。结论 采用髌旁内侧入路、股四头肌切开、二次截骨加软组织松解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矫正伸直位骨性强直膝关节畸形, 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钩钢板内固定术与改良Weaver-Dunn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新鲜肩锁关节Rockwood Ⅲ型脱位患者40例,分为钩钢板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20例,其中男24 例,女16例;年龄18~63岁,平均(39.55±14.53)岁。钩钢板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7.45±14.29)岁;左侧12例,右侧8例;车祸伤14例,坠落伤6例;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0.75±10.40.改良手术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1.65±14.83)岁;左侧11例,右侧9例;车祸伤13例,坠落伤7例;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42.75±8.18.采用Lazzcano标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影像学变化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7~32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Lazzcano标准,改良手术组优16例,良3例,差1例;无再脱位,有中度及以上疼痛者1例。钩钢板组优9例,良7例,差4例;再脱位1例,有中度及以上疼痛者3例。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手术组术前42.75±8.18,术后末次随访时93.40±4.04,术后较术前提高。钩钢板组术前40.75±10.40,术后88.40±4.81,术后末次随访时92.05±4.49,术后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提高。并且术后钩钢板组评分低于改良手术组末次随访时评分,但末次随访时钩钢板组与改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体肌腱移植,联同锚钉固定加强修补喙锁韧带,以及喙肩韧带部分转位、锁骨远端切除手术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较好,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运用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头坏死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多诱发股骨头塌陷,给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钽棒因其与骨组织在结构学和力学特性上接近,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很好的适应生物体内环境,因而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钽棒植入术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着广泛运用,目前普遍认为其适合于ARCOⅠ、Ⅱ期患者,并具有手术过程相对简单、风险小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困难、钽棒作用局限以及医务工作者相关经验差异等因素,造成了目前医学界对于钽棒疗效好坏,甚至是否继续使用钽棒等问题的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将钽棒植入术与相关生物技术结合,必定能提高股骨头坏死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病因分创伤性、酒精性、激素性和特发性4类,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坏死区血供破坏性改变是公认的重要病理变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6.
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钽棒置入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5例(39髋),男9例(11髋),女16例(28髋);年龄18~54岁,平均37岁。酒精性4例(6髋),激素性6例(8髋),创伤性2例(2髋),特发性13例(23髋)。Steinberg术前分期:Ⅰ期7髋,Ⅱ期24髋,Ⅲ期8髋。疗效分析包括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及以接受髋关节置换术为随访终点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37.4个月。12髋影像学出现进展,包括钽棒退出1髋,股骨头塌陷3髋,股骨头坏死面积增加8髋。6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有影像学进展5髋占41.7%(5/12),无影像学进展1髋3.7%(1/27)。所有髋关节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钽棒置入后6个月生存率为(97.4±2.5)%,1年生存率为(94.7±3.6)%,2年生存率为(88.6±5.4)%,3年生存率为(72.5±11.2)%。结论:钽棒治疗SteinbergⅠ、Ⅱ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7.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是指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关于骨痹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目前中医研究一般把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增生性骨关节病归属于骨痹范畴1。随着应用病证结合方法对骨痹证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对目前骨痹病证结合临床研究和动物造模方法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tibial traumatic osteomyelitis,TTO)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6年3月在浙江萧山医院接受治疗的TTO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VSD+开放植骨治疗;而对照组先控制感染、修复创面,3~6个月后行二期植骨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覆盖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2组综合疗效,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覆盖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2±1.7) d、(32.2±7.4) d和(6.3±1.6)个月,对照组为(20.7±2.2) d、(48.8±8.1) d和(8.7±2.0)个月,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肉芽覆盖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为77.0%(37/4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为8.3%(4/48),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SD联合开放植骨对TTO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明显肉芽覆盖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