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评估直肠癌病人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其特点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8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IMA图像,根据IMA分支的不同特点对其分型,对比分析IMA各分型之间的差异及特点。测量IMA长度(LIMA)及IMA根部至腹主动脉分叉部的距离(DIMA),并分析LIMA、DIMA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108例病人的IMA分型为:Ⅰ型53例(49.1%),Ⅱ型24例(22.2%),Ⅲ型18例(16.7%),Ⅳ型13例(1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IMA分型的病人在年龄、BMI、LIMA、DIMA、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型与Ⅰ型、Ⅲ型的L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1)。LIMA为(5.7±2.0)cm, DIMA为(6.3±2.3)cm。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其走行路径,为直肠癌根治术中对IMA的处理及保留LCA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近红外吲哚菁绿(NIR-ICG)荧光技术用于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R-taTME)手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例NIR-ICG荧光显影技术辅助R-taTME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9~70岁。BMI为22.0~24.3,直肠肿瘤距离肛缘3~4 cm,手术时间为195~32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4~20枚。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术中无意外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环周切缘及吻合口近、远端未见癌细胞。术后住院7~9 d,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3例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结合辅助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NIR-ICG荧光显影技术用于R-taTME手术有利于术者把握正确的手术层面、保证系膜切除完整性,并可以进一步评估吻合口血流灌注,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于2019年9月18日成功实施的1例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人直肠上段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0岁男性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22.1 kg/m2,术前检查示:直肠上段肿瘤距离肛缘14 cm,大小为2.5 cm×1.5 cm×1.0 cm,中分化腺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提示肿瘤浸润。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腹部无辅助切口,标本系膜完整。手术时间16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直肠上段溃疡型中分化腺癌,TNM分期ⅣA期(T4N2b);术后恢复顺利,第1天下床活动,第7天拔除尿管,第8天出院。结论经脐单孔加一孔机器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CtnmⅡ期和Ⅲ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1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距离肛缘≤6cm)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术前联合放化疗,给予盆腔常规放疗,总剂量为45~50Gy,2Gy/d,每周5天,休息2d.同时给予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直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4~6周,按TME原则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放化疗,急性毒副反应较小,一般为Ⅰ~Ⅱ级反应.其中15例(5.3%)复查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治疗并予以密切随访.266例按照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41例行保肛手术(保肛率90.6%).手术标本显示肿瘤已完全消失24例,肿瘤降期明显.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3.9%).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降期作用明显,提高保肛成功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是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部分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可通过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理念深入开展,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术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2014年2-4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对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了单孔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盲肠直肠逆蠕动吻合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使用自制通气装置的体会。 方法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完成的5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当与腹腔贯通时使用自制的通气装置维持腹腔压力平衡,并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06.0±9.5)min,其中1例在完全TaTME下完成,术中平均出血量(64.0±27.3)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17.4±1.3)cm,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16.8±1.2)枚,下切缘距肿瘤长度平均(2.5±0.3)cm,均符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21.8±4.9)h,恢复进食时间(11.2±2.6)h,术后住院时间(5.2±0.7)d。未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肠瘘、腹腔感染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结论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使用自制通气装置可获得稳定的操作空间和视野,有利于手术操作,效果切确。  相似文献   
8.
近30年临床实践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在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无论是采取传统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方式,直肠肿瘤远端的分离,特别是前侧壁的分离仍然有一定挑战,尤其在肥胖、骨盆狭窄、男性等"困难骨盆"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提出了自下而上操作的手术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从上向下分离方式,在克服"困难骨盆"和降低获得远端直肠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望提高标本质量、保护器官功能.在保证肿瘤根治与安全性的前提下,taTME也是未来发展经肛门自然腔道手术的起点.本文对taTME术式的背景、操作路线、安全性、肿瘤学效果及对功能性结局的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阴部神经阻滞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89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采用药物对双侧阴部神经进行阻滞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治愈者达33例,占37.1%;治疗效果好转者31例,占34.8%;治疗无效者25例,占28.1%。治疗有效患者中注射后3个月至1年返院复查,出现症状复发者27例,占治疗有效者的42.2%。结论阴部神经阻滞痛苦小,费用低,而且操作简单,疗效较好,且可以间断反复进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