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患者,男,58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2年余,双下肢乏力1年余,加重6月"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有下坠感,四肢乏力,当时未予重视,后腰背痛与四肢乏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法行走,需轮椅代步,生活无法自理。先后于当地医院抗骨质疏松治疗,但疼痛未见明显好转。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患者因腰背部疼痛多次住院治疗,全身骨骼ECT示:全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用明胶海绵置入椎体前壁处预防骨水泥渗漏,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73.84±8.4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X线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1±0.83)分、(2.92±1.13)分、(1.69±1.11)分,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ODI分别是(71.08±9.46)%、(17.85±7.82)%,治疗后3个月的ODI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示椎体前壁无骨水泥渗漏。结论:明胶海绵可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的渗漏,降低椎体前方主动脉等软组织的热损伤和机械损伤风险,不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张氏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LID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张氏腰痛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及LIDD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筛选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共同靶基因,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以及共同靶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关键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E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这些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通路。结果:共筛选出202个有效成分和164个共同靶基因,包括10个核心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靶点主要作用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这些生物过程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张氏腰痛方治疗LIDD的主要活性成分divaricatol、槲皮素、O-乙酰基哥伦比亚苷元、紫堇灵、黄芪紫檀烷苷与核心靶点TNF、AKT1、白细胞介素-6、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张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