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水凝胶在留置针患者指征拔管中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水凝胶联合指征拔管,对照组予以常规更换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留置针使用数量、穿刺次数及留置针穿刺成本。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留置针使用数量、穿刺次数、留置针穿刺成本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按指征拔管联合预防性使用片状水凝胶可降低留置针患者的医疗成本、穿刺次数及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携管出院期间的维护方法。方法静脉治疗团队将进修护士、肿瘤专科护士、静疗专科护士及静疗学习班学员纳入网络维护人员,逐步建立PICC维护网点并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建立维护花名册、QQ群、专科护士返基地活动等措施进行管理。结果 PICC维护网络已覆盖到江苏省126所二、三级医院及安徽省3个市县的3所二、三级医院,参与PICC维护网点维护的护士达195人。携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皮肤湿疹、渗液、非计划拔管)的总发生率由2008年的17.9%下降至2013年的3.5%;借助QQ群解决了近600例置管及维护疑难问题。结论 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满足了携管出院患者治疗间歇期间的导管维护需求,既增加了维护点医院的经济效益又提升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睡眠障碍的干预意识及实施干预措施的现状,为制定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2名肿瘤科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疾病的预后;肿瘤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睡眠障碍关注不足,对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无规范的流程和标准;受访医护人员均反映缺乏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希望得到培训。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注患者的睡眠障碍,加强医护人员睡眠障碍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系统、科学、实用的睡眠障碍治疗护理干预体系,建议肿瘤专科医院开设心理干预门诊或睡眠障碍门诊。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导管留置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静脉置管输液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同时,为抢救病人、强刺激药物给药、肠外营养的及时给予等开放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1]。在深静脉导管的应用过程中,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1999年4月~2006年9月对1 060例病人实施了深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5.
刘腊根  孟爱凤  杜婕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91-1792
肺癌累及左或右肺动脉干属于T4期肺癌.近年来,对局限性T4期肺癌病人施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1].局限性T4期肺癌现有的手术方法存在着手术步骤繁琐、术中失血量多、手术视野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上臂输液港,即血管超声下穿刺成功后送入0.018英寸导丝,插入5Fr微插管鞘,退扩张器及微导丝,送入含支撑导丝(0.035英寸)的5Fr导管,并行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确定导管长度,制作囊袋放入港体,缝合皮肤并固定。观察植港操作时间、成功率及植港即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上臂输液港植港成功率为95.89%,植入操作时间为15~45(25.46±6.22)min。患者植港术中疼痛评分为(1.63±0.74)分,术后24 h为(2.94±0.67)分,仅有1例误穿神经。结论采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输液港,在保证成功植入的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且有效预防植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优越性。方法:对83例患者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重点加强对置管前患者的评估、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技术及最大无菌屏障及置管后规范维护。结果:83例患者中75例置管顺利,维护良好;4例发生导管异位,经调整后位置正常;3例静脉炎经处理后治愈;1例患者因发生静脉血栓给予非计划拔管。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降低胸腔引流水封瓶更换频率,减轻护士工作负荷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肺叶切除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48~144h的胸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 163例次48~144h的胸腔引流液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应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每周更换1次,可显著减轻护士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乳糜胸的观察和护理.重点加强对胸腔引流液的观察,正确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做好呼吸道管理,合理营养支持,重视饮食宣教.除1例经生长抑素治疗无效、行二次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外,余22例应用生长抑素保守治疗均治愈,治愈时间8~22 d,平均11.5d.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为临床提供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的依据。方法对86例在我科行肺叶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培训,出院后由护士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面对面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评价表,观察其出院后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并在锻炼前和出院后3个月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本组坚持锻炼28例(32.6%),偶尔锻炼42例(48.8%),从不锻炼16例(18.6%),坚持锻炼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偶尔锻炼患者。结论持续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部分患者由于功能锻炼的知识缺乏,依从性差,限制了临床推广;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功能锻炼知识,并加强对患者功能锻炼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达到提高肺癌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