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CT测量正常膝关节探讨胫骨前嵴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胫骨旋转对线参考的可靠性。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选择122例因下肢创伤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检查的患者,其中男 89 例,女 33 例;年龄 18 ~ 81 (51.4±16.4) 岁。使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标记健侧正常膝关节的外科通髁线(surgical epicondylar axis,SEA),外侧平台远端8 mm平面的髌韧带内侧缘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缘轴),胫骨横轴,髌韧带止点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Akagi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胫骨结节中内1/3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Insall线),胫骨结节内侧缘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胫骨结节内侧缘轴)。把前缘锐利的胫骨前嵴等分为3部分,取上下顶点和中间2个点,标记4个点在该平面与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胫骨前嵴近端轴、胫骨前嵴中段轴1、胫骨前嵴中段轴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测量胫骨横轴和SEA之间以及其他各轴与SEA垂线的角度。对比10个胫骨轴之间的两两关系。结果:髌韧带内侧缘轴、胫骨前嵴近端轴、胫骨前嵴中段轴1、胫骨前嵴中段轴2、胫骨前嵴远端轴、Akagi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Insall线、胫骨结节内侧缘轴与SEA垂线的角度分别为(-1.6±4.5)°、(12.0±6.9)°、(7.2±8.6)°、(7.1±10.4)°、(6.6±13.5)°、(1.4±5.0)°、(10.2±5.1)°、(11.9±5.4)°和(3.6±4.8)°。胫骨横轴与 SEA 的夹角为(4.1±5.3)°。髌韧带内侧缘轴相对于SEA外旋,Insall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和胫骨前嵴近端轴明显大于Akagi线、胫骨横轴、胫骨结节内侧缘轴(P0.001)。胫骨前嵴中段轴1和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明显大于Akagi线、胫骨横轴、胫骨结节内侧缘轴(P0.001)。但是胫骨前嵴中段轴1和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小于Insall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和胫骨前嵴近端轴(P0.01)。胫骨前嵴中远段3个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前嵴中段可以作为TKA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一个选择,其可靠性优于Insall线,但要差于Akagi线、胫骨横轴和胫骨结节内侧缘轴。  相似文献   
2.
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病患组)及1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双侧大腿轴位T1 WI、T2 STIR 和 IVIM-DWI 扫描,经后处理分析和测量得到 IVIM 参数值:快速弥散系数(ADCfast 值)、慢速弥散系数(ADCslow 值)、快速弥散分数(Ff 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参数值差异。结果:病患组水肿肌肉、未受累肌肉(T2 STIR 上未显示水肿)及正常对照组正常肌肉 ADCslow 分别(1.59±0.26)、(1.41±0.24)、(1.34±0.1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ADCfast 分别为(10.83±2.69)、(9.09±1.55)、(7.48±2.7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病患组未受累肌肉 ADCfast 值高于正常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Ff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VIM-DWI 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扩散及微血管灌注情况,ADCslow 和 ADCfast 值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 ADCfast 值对其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8例行 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部位、骨质破坏性质、病灶内有无坏死囊变、有无钙化或骨化)、操作相关因素(取材大小、靶点位置)对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86.7%(111/12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骨质破坏的性质(OR=3.428,P =0.038)、病灶内是否伴有坏死囊变(OR=0.193,P =0.012)、是否伴有钙化或骨化(OR=0.266,P =0.036)以及活检取材量大小(OR=0.200,P =0.015)4个因素被纳入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回归方程。结论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病灶骨质破坏的性质、病灶内是否伴有坏死囊变、钙化或骨化及活检取材量大小是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大腿上端软组织三维CT参数在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跌倒行髋部CT检查的老年女性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人工测量骨折健侧及未骨折组右侧大腿上部肌肉体积(VMT)、肌间脂肪体积(VIMAT)、皮下脂肪体积(VSAT)以及T20(小转子上方20mm处)股骨颈长径皮质比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CT参数的差异。结果:30例低能量髋部骨折患者与34例未骨折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无统计学差异。骨折组T20长径皮质比率及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均明显小于未骨折组(11.59%±1.42 vs 14.31%±2.55,P<0.001;299.80±42.32 mm3 vs 323.79±39.82mm3,P=0.023)。结论:除股骨颈骨皮质厚度,CT测量的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可作为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