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组37例,中危组58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危肺栓塞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中危组患者呼吸困难、心慌、D-二聚体、心率、SⅠQⅢTⅢ、V1~4导联T波倒置以及CT检查示解剖学大范围肺栓塞均明显高于低危组(P均<0.01);中危组患者胸痛、血气分析PaO2水平均低于低危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危肺栓塞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CT检查示解剖学大范围肺栓塞、就诊时心率快以及就诊时高水平D-二聚体.结论 与低危组相比,CT提示解剖学大范围肺栓塞、就诊时心率快以及就诊时高水平D-二聚体与中危肺栓塞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评价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44例MFS并发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2~54(33.0±9.8)岁。23例在AAD发病后不同疾病阶段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均行Bentall手术;21例因经济或其它原因未采取手术治疗。采用含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分别以主要终点事件、主要+次要终点事件作为结局变量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患者术后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并与未手术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有1例手术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2例手术均成功。随访43例,随访时间1~75个月。22例手术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95.7%,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良好。未行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生存状况及生活质量较差,13例(61.9%)死亡,主要死亡原因:急性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等;发病后3年生存率仅为31.7%。采用含时变协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手术时间不一产生影响后的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患者与未手术治疗患者相比较,其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COV_的OR值=0.088,P=0.028),手术治疗死亡风险仅为非手术治疗的8.8%(P<0.05)。结论 MFS并发AAD预后凶险,应尽早外科手术,不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均可获益,疗效可靠,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溶栓与抗凝治疗对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出血风险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共6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普通肝素治疗2 d,其中41例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溶栓组),余27例仅用肝素治疗(抗凝组),2 d后复查64排CT,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别比较溶栓与抗凝的疗效和出血风险差异。结果溶栓组患者与抗凝组比较年龄[(62.0±10.7)岁比(67.8±9.3)岁,P=0.026]、高血压[39.0%(16/41)比70.4%(19/27),P=0.011]、冠心病[14.6%(6/41)比37.0%(10/27),P=0.033]、心房颤动[2.4%(1/41)比22.2%(6/27),P=0.013]、不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91.1%±4.0%)比(93.8%±2.8%),P<0.001]均低于抗凝组;溶栓组患者就诊时心率[(91.5±15.9)次/min比(73.2±13.0)次/min,P<0.001]、D-二聚体[5.0(3.4,7.2)μg/ml比3.3(1.7,5.4)μg/ml,P=0.016]、V1~V4导联T波倒置比例[61.0%(25/41)比14.8%(4/27),P<0.001]均高于抗凝组。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为85.4%(35/41),抗凝组为59.3%(16/2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423,P=0.015)。在出血并发症上溶栓与抗凝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50 mg rtPA溶栓治疗解剖学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效果良好,优于抗凝治疗,且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肌酐水平[(80±23)/μmmol/L比(100±30)μmmol/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比18.8%,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1.9%比15.6%)、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3.0%比40.6%)、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0比9.4%),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7.4%比28.1%,P〈0.05)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6±4)mm比(48±5)mm]显著扩大(P〈0.05或〈0.01)。STEMI组三支血管病变显著低于NSTEMI组(46.9%比72.2%,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3.1%比0%,P〉0.05)。结论: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差,这可能与左冠状动脉优势型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5岁,因"发热、咳嗽半年,胸闷、喘气5d"入院。患者于2010年8月因发热(38℃)、咳嗽在外院检查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无冠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给予抗感染治疗2d,体温恢复正常。10月来我院进一步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机械瓣),病检见图1。恢复良好,出院后患者继续抗感染治疗。2011年2月因反复胸闷、喘气再次入院。既往史:  相似文献   
6.
患者48岁,女性,因"突发晕厥5h"入院.入院前5h患者在上厕所时突发晕厥,数分钟后神志转清,出现左侧肢体偏瘫、一过性失语及后背痛,无头痛、呕吐、大小便失禁、胸腹痛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41/50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率84次/min,神清,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PCI围术期(72 h)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包括心原性休克)的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左西孟旦治疗,44例)和对照组(标准药物治疗,43例),主要终点为呼吸困难评分。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但研究组的中位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90. 8μg/L比58. 5μg/L,χ~2=2. 098,P=0. 04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天开始显著改善(P<0. 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第5天显著下降[(3 184.0±1 573.0)ng/L比(5 063. 0±1 938. 0)ng/L,χ~2=2. 398,P=0. 021]。6个月随访时,两组的心原性死亡与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复合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9. 5%比37. 2%,χ~2=0. 575,P=0. 448),但研究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 5%比18. 6%,χ~2=4. 261,P=0. 039)。两组的药物安全性事件发生率相似(P> 0. 05)。结论左西孟旦能安全、有效、快速地改善P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但不能减少6个月复合临床终点事件,且需注意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一代国产替罗非班(曲之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STEMI的标准抗栓治疗(低分子肝+拜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之全。观察两组患者7天时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30天内主要血管事件(MACE)、全部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7天的心绞痛症状控制的总有效率达90.36%,对照组为72.00%(P〈0.001);试验组30天的MACE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2.00%(P〈0.001);大出血及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结论:在规范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联合应用新一代国产替罗非班曲之全强化抗栓治疗NSTEMI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降低30天的MACE发生率,不增强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策略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12个月临床终点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CI治疗的高危NSTE-ACS患者758例,并依据介入治疗时间窗分为早期PCI组(确诊后24 h内PCI,185例)和延迟PCI组(确诊后超过24 h PCI,573例),主要终点是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与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主要终点。结果 711例(93.8%)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早期PCI组主要终点MACE发生率与延迟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比11.2%,χ~2=1.289,P=0.256),全因死亡与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PCI组显著降低住院时间[(7.6±3.1)d比(10.7±3.8)d,t=2.489,P=0.014)]及减少医疗费用[(4.85±1.35)万元比(5.28±1.64)万元,t=2.132,P=0.038)]与延迟P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干预不能降低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