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1例因麻醉期间缺氧致麻醉苏醒期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提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支持,精通各种麻醉器材、仪器的使用,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病情的进展有预见性,迅速、准确的抢救配合是保证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综述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早期饮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分析早期饮水的实施要素,主要包括饮水的对象评估、种类及方式、饮水量及间隔时间和安全性,以期为我国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开展早期饮水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不同给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麻醉苏醒室发生低氧血症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双孔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观察两组病人入苏醒室后即刻(T1)、入苏醒室30min(T2)2个时间点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调查两组病人对T2时间点的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恶心呕吐及胸闷不适的满意度;观察病人在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病人组内吸氧前后PaO_2、SPO_2比较,吸氧后T2时间点PaO_2、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心率减慢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能有效改善氧分压和生命体征,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的麻醉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例平诊手术患者麻醉常规诱导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结果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3min内成功插入气管,术后次日随访均无喉痛声嘶等症状。提出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物品及患者准备,术中保证麻醉药剂量准确,与麻醉医师配合娴熟,插管后加强气管内抽吸,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可以保证插管过程平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及曲马多对全身麻醉苏醒早期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早期疼痛患者60例,按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各20例。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1 g/kg、舒芬太尼0.1 g/kg及曲马多1mg/kg进行治疗,观察给药前后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同时观察患者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呼吸、循环等指标的变化及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结果 3组患者在给药后VA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S组下降最多(<0.05);F组和S组的Ramsay评分给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3组MAP及HR在给药后均下降(均<0.05),S组和T组不引起血氧饱和度(SpO2)的下降(>0.05),而F组可引起SpO2的下降(<0.05);S组在PACU停留时间比F组和T组短(<0.05)。结论 3种药物对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早期疼痛均有治疗作用,其中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最佳、不良反应最小。  相似文献   
7.
陈罡  刘尚昆 《护理学杂志》2019,34(7):111-113
介绍国际上使用恢复期转出标准的使用情况、优缺点,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者对恢复室转出标准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我国学者研究转出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护士对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儿苏醒期家属探视信念和态度的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护士对PACU患儿苏醒期家属探视信念和态度的量表暂定版,采用暂定版对460名PACU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修订的PACU患儿苏醒期家属探视信念和态度量表包含20个条目,其中信念维度3个因子,17个条目;态度维度1个因子,3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重测信度为0.898,内容效度为0.892。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信念维度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62.423%,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0.65,各维度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91,验证性的因子分析证实PACU患儿苏醒期家属探视信念和量表各项适配指数均达标。结论 PACU患儿苏醒期家属探视信念和态度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作PACU护士对患儿苏醒期家属开放性探视信念和态度测评工具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苏醒室入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特征,以期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某院实施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n=200)的临床资料,以发生苏醒室入室低体温的8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准备时间、入苏醒室时间、手术结束至入苏醒室时间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中班入苏醒室、复合麻醉、麻醉时长、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是手术患者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危险因素;BMI、入室核心体温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病例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尿量及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术期患者年龄、入苏醒室时间、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核心体温、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体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222例,将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1比例匹配苏醒室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特征。结果 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中93例(41.89%)发生苏醒室低体温;匹配成功两组各92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年龄、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手术准备时间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苏醒室低体温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并伴有尿量减少(均P<0.01)。结论 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偏高,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手术期患者年龄、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入手术室核心体温,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