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良、恶性肿瘤和出血病变进行造影和治疗,43例常规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41例进行了治疗,1例因主动脉纡曲而在弓下灌药,2例因其他原因未予栓塞。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彻底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后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介入治疗对颌面部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和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至2008年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枚动脉瘤).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次全栓塞和部分栓塞.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并搜集造影和临床结果.结果 所有动脉瘤使用弹簧圈均成功填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例共14枚动脉瘤中,次全栓塞8枚,部分栓塞6枚.3例弹簧圈部分残留于载瘤动脉.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及血栓形成.12例均经1~2年随访.随访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临床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神经系统缺血症状.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稳定、有效.长期随访证明次全栓塞者也可发展为完全栓塞.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以"反复头痛5年"为主诉于2011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头痛,为发作性,性质为搏动性跳痛.疼痛部位集中在眶周、颞部,发作时伴有双眼流泪、鼻塞、流涕、面部出汗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有时伴有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1 ~2d.疲劳紧张可以诱发或者加重症状,休息后缓解.头痛剧烈时难以忍受,以头撞墙,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及疲倦乏力,曾肌内注射布桂嗪镇痛药物.发作频率不定,每个月至少1~2次.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平素服用洛芬待因止痛.2011年11月9日至东方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头颅CT、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血管MRA(图1):前交通动脉似小结节状突起,建议DSA检查,排除动脉瘤.为行进一步检查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进食、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6.
7.
右侧中耳异位脑膜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8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鸣,呈持续性,无外耳道流脓。近1个月来出现右侧耳痛伴同侧颜面部疼痛,自觉听力较前下降,无外耳道流脓流液。以“右侧中耳乳突炎”入院。体检:右侧外耳道皮肤肿胀,软骨和骨部交接处闭锁,右侧鼓膜未见显示,未见分泌物。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