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49.6±8.8岁。所有病例术前都有不同程度四肢麻木及乏力症状,术前经颈椎动力位片及持续颅骨牵引判定12例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13例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5例患者均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通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s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估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8年,平均随访1年6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7±1.4、14.8±1.6、15.2±1.3分,较术前9.1±1.5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ADI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3±0.3mm、2.3±0.5mm、2.4±0.6mm,均较术前(6.5±0.9mm)明显改善(P0.05)。CMA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53.9°±7.3°、153.4°±7.6°、152.7°±7.8°,均较术前(121.8°±5.1°)明显改善(P0.05)。1例患者随访发现线缆对寰椎后弓有部分切割,但未断裂。所有病例未见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骨性融合均良好。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斌  孙军红  冯敬 《东南国防医药》2012,(3):F0004-F0004,F0003
2012年5月4日,南京军区药材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军药材工作会议精神和军区关于"抓好四个行业规范"的意见,总结回顾近年来军区药材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推动药材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PKP治疗1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8椎)。测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采用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6(14.4±2.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7.14%(9/126),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3.97%(5/126)。结论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止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 ,因其发病机理尚未确切清楚 ,治疗方法较多 ,且手术种类繁杂、效果各有不同。我们自 1988年至 2 0 0 0年间手术治疗 2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8例 ,女 8例 ,发病年龄 6~ 12岁 ,平均 8岁。左髋 16例 ,右髋 10例。本组病例均有跛行或髋膝疼痛 ,16例有较明显的外伤史。患髋外展旋转受限 ,伸屈功能尚可。根据 X线片及 CT显示 ,按 Callerall分类 : 期 6髋 , 期 14髋 , 期 6髋 , ~ 期占 77%。1.2 手术方式 :1滑膜切除加股骨头颈钻孔减压 ( 期 4例 , ~ 期 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17例,椎间孔外型8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扩大开窗入路,经峡部外缘入路两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1年2个月。采用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9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常累及相应节段的上位神经根,临床体征与影像学不符时应高度怀疑本症,运用CT薄层扫描和MR I检查可以确诊。保守治疗均不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9岁。因脑转移癌术后发现肺部占位半个月,于1999年11月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明显消瘦,双肺呼吸音粗,余未见异常。烟龄40年,每日约40支。胸部X线报告:右上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印象:右上肺边缘型肺癌。于1999年11月16日行右肺叶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位于上叶4cm×3cm×3cm,累及胸膜。因肿大的淋巴结与肺动脉气管粘连固定严重,行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 病理检查:肺叶大小19cm×13cm×3cm,支气管断端直径1.0cm,距支气管断端0.5cm处可见3cm×2cm×2cm肿物,边界尚清,切面灰白相间、质软、中心呈豆渣样坏死…  相似文献   
7.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建军  冯敬 《临床荟萃》2005,20(16):923-924
隆起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tuberans,EGP)是一种具有特殊病变形态的慢性胃炎,又称为疣状胃炎、痘疮样胃炎,研究表明其病因与消化不良、消化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并发现有癌变倾向。临床发现单纯药物治疗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内镜下隆起糜烂改变不明显,甚至可以长期存在,为胃炎的复发提供了病理基础。我们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方法治疗EGP,旨在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EGP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并与单纯药物治疗做对比,从而找到有效的治疗EGP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范斌  梁文杰  李丽芳  冯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3):1999-2000,2003
目的比较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时期的早晚对治疗难易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比较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26例在伤后不同时期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难易程度及疗效。其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患者6例,受伤时间小于4周的患者20例。结果在就诊患者中,受伤时间超过4周的6例患者牵引复位失败,且术中减压复位亦较受伤后就诊时间小于4周的20例患者困难,术后疗效欠佳。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后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脱位的整复并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启远  罗小丽  冯敬  梁文杰  范斌  陈良  冯志  赖显金 《四川医学》2009,30(10):1572-157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7年8月颈椎前路手术236例。其中颈椎病1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6例,颈椎外伤67例,颈椎结核3例。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178例,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5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10.6%。其中喉上神经损伤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脊髓损伤加重1例,脑脊液瘘3例,颈部血肿2例,植骨融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严格规范化操作以及良好的术后管理,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全髋置换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转子间骨折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敬  崔风德 《四川医学》2000,21(5):393-394
我科1997~1999年共收治的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病人经采用进口材料的全髋置换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例,女2例;左侧2例,右侧4例,年龄59~64岁。病史较长,患侧髋关节疼痛均>3年。跛行1.5年以上,均为跌倒摔伤患侧髋关节后入院。入院时间为受伤后12~36小时,入院后查体见患侧髋部肿胀、畸形,皮下瘀血,患肢远端呈外旋内收位,患肢短缩2~3.5cm,平均2.75cm。经X线片检查报告;股骨头缺血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期),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按AO分类)A2型1例、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