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和双室 (BiV)同步起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左室基底部 (LVB)起搏相比较 ,明确双部位起搏是否优于单部位起搏。 15例患者中病窦综合征 8例、Ⅲ度房室阻滞 7例。分别行RVA、RVOT、LVB、RV Bi、BiV起搏 (VVI,6 0~ 90次 /分 ) ,测定心输出量 (CO)和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和QRS波时限 (QRSd)。结果 :①与RVA起搏相比 ,RVOT、LVB、RV Bi、BiV起搏CI分别增加了 7.5 %、11.3%、15 .5 %和 17.2 % ,PCWP分别降低了 14.9%、10 .3%、2 1.7%和 2 0 .0 % (P均 <0 .0 1)。②RV Bi、BiV起搏较RVOT、LVB起搏的CO、CI增高而PCWP降低 (P均 <0 .0 5 )。③RV Bi与BiV起搏、RVOT与LVB起搏之间CO、CI和PCWP无显著差异。④RVOT、RV Bi、BiV起搏的QRSd(分别为 12 8± 11,111± 16 ,10 3± 13ms)较RVA起搏 (146± 18ms)时显著缩短 (P≤ 0 .0 0 1) ,而LVB起搏 (142± 15ms)与RVOT、RVA起搏时无显著差异。结论 :RV Bi起搏和BiV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部位起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部位起搏 ;双部位起搏的QRSd也比单部位起搏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瘦素(LP)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转分化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LP(10、50、100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以及LP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进行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α-SMA、E-cadherin、TGF-βl、FN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中TGF-βl蛋白表达量。抗TGF-βl抗体中和实验分析LP对HK-2细胞转分化及与TGF-βl的关系。结果 (1)LP可使HK-2细胞逐渐由椭圆形变成长梭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2)LP可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同时上调α-SMA、TGF-βl的表达,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3)抗TGF-βl抗体能够逆转LP诱导的转分化作用。结论 LP通过诱导HK-2细胞发生转分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与上调TGF-β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结果表明:多病因是青年AMI的特征之一,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冠状动脉造影不仅是明确心肌梗塞病因的重要手段,亦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那些经历了战争的士兵们都是国家的英雄,但是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肢体或者心理上的伤残,却对战争英雄们造成了更多地苦恼,其中有一条就是生育问题。一战后,有些回到家乡的士兵悲哀地发现,他们已经在战争中因为各种战争创伤,造成他们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妻子,更有一些甚至丧失了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总结我院自1974至1982年12月,住院治疗应用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的48例病人计61例次的临床应用体会。资料来源1974年我院在研制起搏器的基础上,自当年至1982年上半年进行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不包括临时起搏或诊断性起搏)的病人共48例。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将48例(61次)分为两组,甲组为1974年至1979年的10例病人,因有的病人由于电极移位或其它合并症,先后进行过两次或三次人工起搏术,故为20例次,均为本院和物理教研室研制的佩戴式人工起搏器;乙组为1981年至1982年底进行的38例(41例次)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术的病例,均为埋藏式人工起搏器(Edwards28、30型ⅤⅥ)。临床资料分析一、性别年龄: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从28岁至76岁,其中以41至70岁最多,共  相似文献   
6.
杨建  傅文或 《上海医药》1999,20(5):14-15
目的:观察阿莫克拉片对于30例骨伤科手术后病人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服药前做青霉素皮试,证明为阴性者方可服用。术前1天、手术当天及术后5天,内服阿莫克拉片(625mg/片)。手术当天因麻醉因素,于晚上8时服2片,其余几天均每日2次,每次1片。服用该药期间不用其它抗生素。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手术并发症,也没有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优良率为63.3%,有效率为93.3%。结论:阿莫克拉片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对于创伤较小的手术的感染预防,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1例频发室早患者,服用索他洛尔,服药前及服药2周行24h Holter检查,比较频域和时域指标的变化;结果:服药后RMSSD、Pnn50、SDNN index均增加,SDANN、SDNN降低,HF增加;结论:索他洛尔对时域指标的影响较敏感,该药可能对交感和副交感活性均有影响,但以β阻滞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药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员药品安全性监测认知度的调查,剖析目前我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安全性监测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通过向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及ADR监测员分别发放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对ADR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缺乏ADR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ADR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在监测报告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监测责任以及奖惩机制,确保ADR监测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省丁丙诺啡舌下片(简称丁丙诺啡片)与安定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等多种药物混合注射滥用(简称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的潜力,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丁丙诺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的基本情况和多药滥用情况;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调查滥用者滥用的主观感受等,并将结果与单独海洛因滥用者和单独丁丙诺啡片滥用者进行比较。结果:丁丙诺啡片与安定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混合注射滥用者开始使用频率比较与经常使用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滥用时间的延长,丁丙诺啡片每日使用次数及每次使用量在增加;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可以减少丁丙诺啡片的用量。66.9%的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在减少或停止使用后出现过戒断症状。海洛因滥用者、丁丙诺啡片单一滥用者、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的视觉类比量表(VAS)测量分值存在差异(P<0.01)。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自1992年开始出现以来,滥用人数逐年增多。结论:丁丙诺啡片与安定、盐酸异丙嗪等混合滥用具有滥用潜力,存在流行趋势。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丁丙诺啡片、安定等精神药物的处方管理及监管,以防止这些药品的流弊或非法销售,造成更大范围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心室按需起搏(VVI)和全自动起搏(DDD)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显示,起搏频率达72、85次/分时,心搏量较心率过缓时明显增加,而同样频率VVI改为DDD后心搏量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国内现阶段宜首先研制和推广多功能(可程控)心室按需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