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心理体验及人文关怀需求,为此类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集编码提取后形成主题。结果 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心理压力大,对家人有愧疚和依赖,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这四个方面的心理体验。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希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得到尊重和及时、主动地告知;医护人员有专业的技术和主动关心的态度3个方面。结论 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会出现恐惧、无奈,经济压力大等心理体验,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心理及人文关怀需求,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和主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程度[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cTnT、CK-MB、BNP、LV、LVEF、HADS-A、HADS-D及WHOQOL-100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总结21例暴发性心肌炎伴低心排血量病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术后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触发模式和反搏比,妥善固定管路并预防管路滑脱,准确识别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方舱医院214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痛苦表露指数量表(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PSQI总分为7.00(6.00,11.00)分,FoP-Q-SF总分为31.00(22.00,38.00)分,PHQ-9总分为5.00(2.00,8.00)分,DDI总分为37.00(31.00,44.00)分。PSQI总分与FoP-Q-SF总分、PHQ-9总分呈正相关(r=0.42,r=0.40),与DDI总分呈负相关(r=-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舱时间、咳嗽、恐惧疾病进展、抑郁程度、痛苦表露水平是影响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尚可,参与救援机构应针对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给予干预,建立统一完善的方舱医院管理方案,加大对患者身心的整体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 2021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舒芬太尼组:将50μg/mL舒芬太尼稀释至10μg/mL负荷量按0.3μg/kg计算,加入莫非氏滴管,手术开始时5min缓慢滴入。芬太尼组:取0.3mg芬太尼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由消融开始时给药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1μg/(kg?h),术中疼痛明显时,增加芬太尼至2μg/(kg?h),直至消融结束。比较2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镇静评分(RASS评分)、镇痛评分(NRS评分)、总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用药后1h(T1h)、T2h、手术结束时,芬太尼组MAP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而SpO2高于舒芬太尼组(P均<0.05);在T1h、T2h时间点RASS评分比较,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更优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各部位点的NR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均<0.05)。舒芬太尼组手术时间短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通过对平均压、镇静和镇痛效果等比较,舒芬太尼组患者镇静和镇痛效果更优于芬太尼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郑锐  辜莹  何细飞  周舸  陶敏 《护理学杂志》2023,28(18):55-58
目的 探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在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常规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止血即刻,术后2 h、4 h、6 h出血发生率、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压迫24 h局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段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出血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组合式肱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效果良好,操作安全且能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总结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患者因腹痛伴左下肢麻木1d入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Ⅲ型。诊断明确后,立即控制心率、血压,抑酸,给予止血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予以精心护理,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和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至7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研究。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 共19个条目, 总分为9~55分, 并收集护士的基本信息。采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院内护士在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及总分水平上的差异, 同时将胰岛素泵治疗总分作为因变量, 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采用逐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并探究胰岛素泵治疗信念在知识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844份。院内护士对胰岛素泵治疗的标识规范完整(10.57%)、胰岛素泵内药物特点(51.19%)、胰岛素泵低电量/低液量报警处理方法(52.60%)、胰岛素泵需与身体分离的时刻(59.44%)的知晓率较低。职称、胰岛素泵管理角色认知、不同专科、每年参加胰岛素泵培训次数和操作次数方面, 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为低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的康复运动健康教育。干预组28例应用小米运动手环监测患者运动心率、时间等指标,并通过微信传输给心脏康复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的监测和指导。结果两组均未发生运动相关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干预组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动手环监测结合微信教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康复运动,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