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急诊外科自1997年元月~1998年4月收治24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手术刀刮除粘膜再用石碳酸酒精烧灼的方法,效果满意,有部分患者胆总管炎性水肿明显虽无结石,术中也应行胆总管探查和T管引流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年龄最大76岁,最小45岁,60岁以上7例,病人以往常有多次反复发作胆道病史,病程在8年以上的5例,6~10年以内的8例,5年以内的4例。1.2 术中所见:手术中发现胆囊炎症较重,胆囊周围广泛炎性水肿粘连较明显,小网膜孔闭塞伴有炎性渗出液,胆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充血水…  相似文献   
2.
肝下阑尾炎误诊为肠梗阻1例何志斌1张雪玲2马英2王红英3梁继文21患儿,男11岁,于1995年12月4日因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来门诊就诊,初步以肠梗阻收住院治疗。住院前一周无任何异常情况出现,一周后因受凉和饮食不佳出现腹痛、腹胀和哭闹不安,不思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ESPB联合TAPB镇痛组(ET组)和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A组)。ET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超声引导下TAPB,分别于操作结束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IA组不予阻滞,两组术毕均采用PCIA。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30 min (T_3)、60 min (T_4)、90 min时(T_5)、手术结束时(T_6)的HR、MAP;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ESPB 20 min后可阻滞T_3—T_9脊神经支配区域,TAPB 20 min后可阻滞T_9—L_1脊神经支配区域。与T_0时比较,T_2时I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0和T_2时ET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6时IA组HR明显快于ET组、MAP明显高于ET组(P0.05)。ET组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液输注总量明显少于I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囊尾蚴病简称囊虫病分布较广,囊虫寄生在皮下肌肉引起的病症不重,但脑囊虫病较严重。西药自吡喹酮1975年问世以来,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然而能引起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为此研究中药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减轻毒副作用,实有必要。我们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性,45岁,因“关节肿痛1年,加重4个月”于2010年3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双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左手第3掌指关节(MCP3)疼痛并伸直受限,伴足背局部肿胀,无晨僵、发热。症状持续1—2d能自行缓解,间断发作数次。4个月前出现双手近端间关节(PIP)、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等多关节发作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肾动脉栓塞术在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创伤出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其中16例肾癌中12例为术前栓塞,应用明肢海绵颗粒行肾动脉主干栓塞,4例为姑息性栓塞治疗,采用丝裂霉素C微球行末梢动脉栓塞并化疗;8例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采用真丝线段行肾亚段动脉栓塞;6例肾创伤出血,采用自身血块、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行肾段动脉栓塞。结果:(1)肾癌术前栓塞者,肿瘤易剥离,手术野清晰,出血少。(2)肾癌姑息治疗者和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症状显著改善。(3)肾创伤性出血者。止血迅速,不仅免于手术,而且能保留肾脏,不影响肾功能。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简便、安全、有效。在肾肿瘤、止血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5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一月余,于1994年7月15日收住院。自述近期偶有一过性腹痛,能忍受,可自行缓解。否认发烧,迷糊嗜睡,精神恍惚等意识障碍。无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慌、手足颤软及四肢抽搐、士小便失禁,无反酸或反复红斑、水疱等。食欲正常,无明显体重减轻或消瘦。否认外伤及腹膜炎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肿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1~6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除11例肌瘤消失外,其余31例肌瘤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9.8%,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接受新辅助化疗后1个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全凭吸入麻醉时外科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于手术1个月前结束2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复合替吉奥化疗(1个化疗周期为14 d)。吸入6%七氟醚全麻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行气管插管术后,将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外科切皮。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2%,切皮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切皮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采用Probit分析计算出七氟醚的MAC和95%CI。结果本研究中进行外科切皮操作时,患者的体动反应表现为肢体轻微活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身体大幅扭动、睁眼或术中知晓等严重并发症。有11例(44%)患者发生体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在外科切皮时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MAC值为1.52%,95%CI为1.37%~1.65%。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的MAC值为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