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2.
静脉滴注环丙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62a.因第4、5腰椎椎间盘脱出并椎管狭症窄,于1997年9月11日上午行手术治疗.AM:12:00手术结束,13:00停止术中输液(所用药为止血敏、抗纤溶芳酸、能量制剂等,未用抗生素),15:00iv gtt环丙沙星注射液.用药至50ml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气促、大汗淋漓、心悸、紫绀症状,脉搏由86beats/min减至60beats/min,症状逐步加重,并出现躁动,谵妄.查体:BP在症状出现后lmin时为测不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紫绀,呼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VP)、PVP 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肿瘤的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共22个椎体,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9例患者共14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7例8个椎体先后行PVP和(或)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 16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1例(68.8%),部分缓解5例(31.2%),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恶性肿瘤经P V P和(或)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阳萎是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其性质有二,一是精神性,二是器质性。在收治时首先要鉴别究竟是精神性还是器质性阳萎。鉴别的办法可以观察夜间有无勃起,尤其是在晨起憋尿的情况下有无勃起,器质性阳萎始终是阴茎萎软状态,不能勃起。而精神性阳蒌勃起功能存在并时有勃起无力,或坚而不长。对本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观察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 患者,男,68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活动后气紧7年,加重1年,伴双下肢水肿1 d,恶心、呕吐、腹痛原因待查,于2013年6月24日常诊入院。  相似文献   
6.
7.
眼、口、生殖综合征(Behcef综合征)国内少有发病,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灭菌器温度、时间等指标验证的标准。方法比较标准,发现其中差别。结果与结论灭菌器的验证标准应结合灭菌程序确定。  相似文献   
9.
前臂双极性脱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双极性脱位临床上非常罕见。国内80年代以来文献仅有两例报告,近期我院收治一例。患者女,26岁,农民。1998年8月在乘坐农用拖拉机途中发生翻车。患者当时右手始终紧握护栏,身体随车身的倾斜而翻倒于地,右手压于拖拉机护栏与地面之间。伤后右前臂畸形,活...  相似文献   
10.
背景视神经损伤后无法有效再生,而近年研究发现,α晶状体蛋白能显著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存活及轴突有效再生,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外源性α晶状体蛋白与RGCs的结合部位。方法从2只2d龄LongEvans大鼠视网膜中分离并原代培养RGCs,应用thyl.1和cy3抗体荧光染色技术对培养的RGCs进行鉴别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RGCs阳性率。对外源性的α晶状体蛋白生物素化后用直接显色法进行鉴定,并用胰岛素实验对其分子伴侣活性进行测定,明确α晶状体蛋白生物素化成功并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后与原代培养的RGCs共孵育,再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进行反应,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仪晶状体与RGCs的结合部位。结果原代培养的RGCs阳性率为94%;生物素化α晶状体蛋白直接显色法鉴定整体显色强,其A450值随生物素化的α晶状体蛋白的浓度下降而下降,提示α晶状体蛋白生物素化成功;生物素化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明显,且生物素化前后活性无明显改变;生物素化α晶状体蛋白与RGCs共孵育及荧光染色后,激光共焦显微镜下与生物素化α晶状体蛋白共孵育的RGCs细胞膜和轴突均可见红色荧光,细胞质和细胞核未见荧光染色。对照组RGCs未见荧光染色。结论外源性的α晶状体蛋白特异性地结合在RGCs细胞膜上,提示外源性的α晶状体蛋白通过与RGCs细胞膜特异性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但其结合方式及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