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8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医药卫生   913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常用人参、黄芪、麦冬、阿胶等补益药物益气固脱、实卫固表、生津除烦、养血润燥,疗效确切。诸药作用各具特点,灵活配伍,可用治脱证,包括气脱证、血脱证、阴脱证,可用治虚证,包括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等多种复杂病证。深入认识张仲景应用人参、黄芪、麦冬、阿胶的用法,有利于全面领会仲景的学术思想,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308基因对导管相关性脓毒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患者病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8例,未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验组共38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析两组患者TNF-α-308基因多态性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GA基因型频率34.21%、AA基因型频率50.00%、高G等位基因频率18.42%均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52.63%、A等位基因频率28.9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GG基因型频率、低G等位基因频率、高GA基因型频率、高AA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是C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308基因与CRS患者病情密切相关,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G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型,只有2%为遗传型,遗传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S-EC)。本例患者43岁,因子宫下段赘生物活检提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因肿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病理特征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因存在多个高危因素故行Lynch综合征筛查。根据2019年Manchester国际共识,妇科肿瘤筛查Lynch综合征的流程明确,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丢失的蛋白,发现潜在的突变基因,最终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诊为MSH2基因13号外显子E701fs移码突变导致的LS-E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非计划重返ICU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查阅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从本院小儿ICU转出的83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资料,分析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应对策略。结果有6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重返率为7.57%,重返ICU的原因包括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足、感染、输液剂量与滴速把握不准确导致的肺间质水肿与心力衰竭、家属认知度不够等。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重返ICU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建议临床工作者通过完善ICU转入及转出标准、抗感染、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改善肺通气、纠正缺氧、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并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建立ICU随访制度等措施,来提高ICU患儿的转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贝那普利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9.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贝那普利的同时,外加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阳春砂小花假合蕊柱的形成过程。方法:将阳春砂小花自0. 5 cm长度至开花后一天划分为8个生长时期,对小花鲜样解剖并制作石蜡切片,测定花药腔的高度,花粉囊裂口夹角,花粉囊缝隙宽度,花柱直径,花丝与唇瓣的夹角(α),花丝与花药的夹角(β)。结果:花粉囊夹角在开花前无明显变化,开花时从32°缩小为17°。两对花粉囊间的缝隙宽度在第5时期增大至约0. 29 mm,同时期的花柱直径约0. 32 mm,两者比例达92%。相比开花前一天,开花时α角从83°减小为42°,β角从186°减小为147°。花丝的远轴侧比近轴侧多1至5层细胞,花柱的近轴侧比远轴侧多1至6层细胞。结论:远、近轴侧细胞结构的不对称性是花丝、花柱运动的基础。在第5时期,花粉囊间的缝隙增大至几乎与花柱等径,花柱运动嵌入花粉囊间。开花时花粉囊夹角缩小,将花粉囊间隙出口封闭,花柱留在花粉囊间,同时角α,β剧烈减小,雄蕊将雌蕊夹在其中向唇瓣弯曲,最终形成半包于唇瓣内的假合蕊柱结构。  相似文献   
9.
老年肺炎治疗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尤其需要对患者症状仔细甄别。本案为陈旧性脑梗、白细胞减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以午后至次日清晨发热、口干欲饮水、小便自利为主症,辨证属心气不足证,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养心气,透热除邪为主要治法,以清热散为主方,临床获得良效。该案显示老年肺炎多属正虚邪恋、心气不足一类特殊证型,清热散加减是治疗该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病”。关于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传统中医历来重视阴虚燥热,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从当今临床实际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典型阴虚燥热而症见烦热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善饥、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者并不多见。提示我们必须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重新思考。实际上,中医学所谓病机是需要通过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来体现的,但病机与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又不完全是一回事。《黄帝内经》论病机有“壮火食气”、“二阳(胃肠)结谓之消”、“胃热则消谷”、“甘者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