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腰椎板截骨回植在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对63例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改良腰椎板截骨回植手术,男33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8.8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x线片、CT及MR检查诊断为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观测手术前后ODI和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结果:62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1例11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出现。61倒获1年或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术中神经损伤发生2例,硬膜囊损伤发生1例;术后1年回植椎板愈合58例:腰痛复发4例,腿痛复发1例。术后2周、6、12个月的ODI及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术治疗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低的术中神经硬膜囊损伤率和腰腿痛复发率、较高的椎板愈合率和较好的临床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为临床失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开辟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半侧椎板截取回植在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半侧椎板截取髓核摘除再回植"工"型钛板固定术,统计术前、术后ODI、JOA、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结果 60例获1年或以上随访,随访率98.36%,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1.67%、3.28%);腰痛复发率5.00%,腿痛复发率1.67%。术后2周、3、6、12个月的ODI、JOA、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回植截骨部CT均显示骨性愈合,未见钛板螺钉的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半侧椎板截取回植固定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低的术中神经硬膜囊损伤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较高的椎板愈合率和较好的临床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证实磷酸钙骨水泥与药物混合后可能会影响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反应过程和晶体形成过程,进而改变反应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 目的:制备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磷酸钙骨水泥释放体系,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磷酸钙骨水泥生物力学强度、晶体结构形态的影响以及复合释放体系体外释放的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在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制备0.5倍、1倍、2倍市售浓度的丹红注射液,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释放体系。 方法:载药磷酸钙骨水泥在模具中固化完全后,利用万能测试机检测其力学强度,扫描电镜观测晶体结构形态。以原儿茶醛为检测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12 nm处物质浓度,以了解体外释放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空白以及载药磷酸钙骨水泥微观结构的观察。②空白以及载药磷酸钙骨水泥生物力学强度的测定。③载药磷酸钙骨水泥体外释放药物浓度的测定。 结果:丹红注射液可使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下降,2倍浓度组最为显著(P < 0.05);丹红注射液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未改变磷酸钙骨水泥微观晶体结构形态;释放体系在释放初期存在突释效应,约36 h后释放浓度趋于平稳。 结论:较大剂量丹红注射液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可显著降低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丹红注射液对磷酸钙骨水泥晶体结构形态无影响;磷酸钙骨水泥是丹红注射液较稳定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评价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及NSSI行为,采用χ2检验、分层回归及路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8.07%,不同性别、年级、学校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及睡眠质量能正向预测NSSI行为的发生(P均<0.05);路径分析显示,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间接效应,学业疏离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效应,睡眠质量直接作用于NSSI行为。结论 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呈较高水平,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睡眠质量是影响NSSI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持续推进“双减”政策,降低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保障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磷酸钙骨水泥与药物混合后可能会影响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反应过程和晶体形成过程,进而改变反应终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目的:制备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磷酸钙骨水泥释放体系,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磷酸钙骨水泥生物力学强度、晶体结构形态的影响以及复合释放体系体外释放的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在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制备0.5倍、1倍、2倍市售浓度的丹红注射液,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释放体系。方法:载药磷酸钙骨水泥在模具中固化完全后,利用万能测试机检测其力学强度,扫描电镜观测晶体结构形态。以原儿茶醛为检测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12nm处物质浓度,以了解体外释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空白以及载药磷酸钙骨水泥微观结构的观察。②空白以及载药磷酸钙骨水泥生物力学强度的测定。③载药磷酸钙骨水泥体外释放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丹红注射液可使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下降,2倍浓度组最为显著(P〈0.05);丹红注射液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未改变磷酸钙骨水泥微观晶体结构形态;释放体系在释放初期存在突释效应,约36h后释放浓度趋于平稳。结论:较大剂量丹红注射液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可显著降低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丹红注射液对磷酸钙骨水泥晶体结构形态无影响;磷酸钙骨水泥是丹红注射液较稳定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6.
7.
隐孢子虫检测方法的改良及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任鹏宇  乔继英 《热带医学杂志》2004,4(5):647-650,611
人体隐孢子虫病是HIV患者的一种常见机会性感染疾病,与HIV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然而对于本病的检测却比较复杂,同时还存在着费时、检出率低等缺点。为了促进隐孢子虫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各种检测技术的改良方法作一综述。涉及面广,不仅包含了对经典方法的改良,如改良抗酸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等,还包括了对当前应用日趋广泛的PCR、ELISA等技术的改良,如Nested-PCR检测方法,非放射性标记探针检测法,双抗夹心-ELISA改良法,间接ELISA检测改良法等。但重点偏向于PCR和ELISA技术的改良及优化,因为这两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率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向临床推广应用的巨大价值和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白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寄生关系。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白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弟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贾弟鞭毛虫与其它3种寄生虫之间共生;微小膜壳绦虫与管状线虫之间竞争;微小膜壳绦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竞争;管状线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共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西安市实验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四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第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性感染为主。结论西安市Ⅰ级封闭群ICR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且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白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寄生关系。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白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弟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贾弟鞭毛虫与其它3种寄生虫之间共生;微小膜壳绦虫与管状线虫之间竞争;微小膜壳绦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竞争;管状线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共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