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脾切除对肝移植预后影响的回顾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时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施行的260例背驮式肝移植,肝移植时行脾切除者共28例(脾切除组),按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肝移植时未行脾切除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间的感染率、1年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脾切除组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85.7%VS55.4%,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1年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VS14.3%,P〈0.05;46.4%VS82.1%,P〈0.05)。结论 脾切除增加肝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肝移植时不宜行脾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 adhesion moleculer-1,ICAM-1)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制备大鼠PBLT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为缺血30min组,B组为缺血60min组,C组为缺血120min组.根据肝组织中水变性、脂肪变性坏死肝细胞的百分比分为3个不同的损伤程度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析3组大鼠血清中ALT的浓度变化与肝组织中ICAM-1分子表达的关系.结果 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血清中的ALT也呈梯度升高,各纽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中ICAM-1分子的表达也呈梯度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实验显示,ICAM-1分子的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分级标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ameliorated 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APBLT)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间实施肝移植治疗的166例PHC患者临床经过,统计术后1年、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以及复发时间。结果APBLT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37.9%;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5、8%,中位复发时间为(3384-78)d,与大的移植中心所报道的大宗PHC原位肝移植病例随访数据相近。结论APBLT是治疗PHC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不是影响移植术后预后的关键因素。PHC肝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以及对术式的熟悉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h(D)血型不合[Rh(D) blood type incompatibility]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3年6月至今的5例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资料,分析总结a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体后,近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副反应以及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了同型Rh(D)阳性供体,4例患者术中输注了Rh(D)阳性浓缩红细胞,1例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排斥反应,4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通过对Rh(D)相关抗体术前术后的严格检测。以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术(SP2BLT)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MPBLT)治疗Wilson′s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近12年来29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7例; 8~14岁者6例,14~37岁者2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2例,慢性肝功能不全18例,肝功能基本正常9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者24例。手术方式:SPBLT 13例,MPBLT 16例。结果:随访1个月至1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肝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均发生在SPBLT组; 另外2例分别死于肝动脉栓塞和胆瘘合并严重感染。受体1年存活率为86%,3年存活率为79%。血清铜和铜兰蛋白在术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神经精神障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最长存活期12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而MPBLT技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应用外剥内扎梭形小切口闭合性手术方法治疗 397例重度痔疮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97例 ,男 2 34例 ,女 16 3例 ,平均年龄 4 7(18~82 )岁。Ⅲ度内痔 31例 ,Ⅳ度内痔 36 6例 ;合并混合痔 91例 ,环状痔 30 6例。病史平均 11(4~ 4 3)年。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或骶管麻醉 ,折刀位 ,常规消毒、扩肛。显露手术野 ,钳夹 3、6、9点 (即右前、右后、左侧 )为中心的痔块 ,在齿线上 2 .5~ 3.0cm处 ,用 4号丝线缝扎 1针 (大多数患者在这几点可扪及血管搏动 ) ,对环状混合痔于 12点处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疗效,总结移植前处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9月2006年2月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治疗15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87%(13/15)。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型威尔逊氏病患者术后角膜K—F环消失,血清铜蓝蛋白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1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11例HBsAg转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能提高ALF患者的生存率;年龄不应作为ALF患者肝移植的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移植时机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的使用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前入路和后入路法切除右叶大肝癌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共为78例右叶大肝癌患者施行肝切除术,2002年9月前共对37例这类患者采用传统的后入路方法行肝切除术(A组),2002年以后对其余41例均采用前入路法手术(B组)。对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2.11±0.42)L明显少于A组(3.27±0.33)L(t=-2.129,P<0.05);B组输血量(1.31±0.34)L明显少于A组(2.64±0.37)L(t=-2.637,P<0.01);B组患者住院死亡率(2.4%)与A组(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9,P<0.05)。结论前入路法是右叶大肝癌手术切除的首选方法,其手术及近期疗效比传统的后入路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体肝移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体肝移植概述 肝脏发生占位性病变,常规方法切除困难,需在半离体或离体状况下,在低温灌注技术条件下切除占位性病灶,然后修复保留的肝脏并植入体内,该方法即自体肝移植.自体肝移植技术是目前肝脏外科最尖端、难度系数最大的、复杂的、需多学科共同协作的一种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