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间盘镜(MED)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行单纯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用Sextant系统经皮穿刺置入空心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研究组用MED下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操作方便性等各指标值以及两组患者的TLICS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满意度等术后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LICS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等指标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5%,而对照为75.0%,差异显著。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明显的变化,且研究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和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同期治疗组(18例)和分期治疗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同期治疗组的手术时间(P=0.258)、出血量(P=0.314)和分期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住院时间(P<0.001)及住院总费用(P<0.001)要明显低于分期治疗组的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治疗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和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各1例,分期治疗组发生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686)。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均痊愈。同期治疗组和分期治疗组患者肿胀、色素沉着和溃疡治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同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非血栓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术式具有和分期手术类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经济性方面优于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9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n=25):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DC-CIK治疗。单药组(n=24):采用单药替吉奥治疗。根据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问卷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上的差异,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总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包括食欲、睡眠、疲乏、恶心、呕吐,且CEA、CA242较单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降低血清中系列肿瘤标记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及对胞质型细胞磷脂酶A2(cPLA2)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培养,采用MTT法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RT-PCR检测cPLA2的表达。结果蜂毒素在体外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检测显示,蜂毒素mRNA水平均具有激活cPLA2的作用。结论蜂毒素具有诱导肝癌凋亡及激活cPLA2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脉管侵润和神经周围侵润在结直肠肿瘤中的预后作用得到不断的深入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取得新的进展,笔者就脉管侵润和神经周围侵润对结直肠癌和某些肿瘤预后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监控下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2例,术后对患者予以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6—24个月的随访,22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JOA腰痛评分由术前的(6.23±0.05)分提高到术后第2天的(22.91±0.14)分;术后第2天总改善率约(73.1±0.02)%。结论采用PVP术后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防术后临近椎体再骨折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并对该方法及其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方法从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对50例心脑肺功能不全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善状况。结果本组46例神经症状完全缓解;4例好转。VAS评分从术前的(9.12±0.71)分降为术后6个月的(2.37±1.40)分,JOA评分从术前的(12.1±1.40)分增加为术后6个月的(24.6±1.43)分,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2±0.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无加重和复发。结论脊柱显微镜辅助下行"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 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伴后纵韧带骨化症表现的患者61例,所选多节段病例中(≥3),3个节段50例,4个节段11例.分别采用前后路两种术式,都在显微镜辅助下操作,其中颈后路责任节段椎板全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47例(A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1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轴性症状VAS评分,加以评定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RIS)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6~38个月,平均16个月.A组的JOA和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2±1.5)、(6.8±2.1)分;术后1周分别为(13.2±2.4)、(2.5±1.4)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7±1.8)、(2.3±2.0)分;RIS为(59.92±13.46)%.B组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7.5±1.3)、(7.1±2.4)分;术后1周分别为(13.8±2.1)、(2.3±1.5)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4.1±1.6)、(2.2±1.8)分;RIS为(62.28±14.16)%.A组、B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前JOA、VAS评分及术后RI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后路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多节段颈椎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少节段局灶性后纵韧带骨化应以前路为主,对于多节段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尤其椎管明显狭窄者,后路责任节段椎板全切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相对安全灵活、使用范围较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笔者将本科室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MM误诊为OVCF患者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患者,均无椎体外骨质破坏,表现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行骨刺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局灶性的骨质疏松及破坏可以是MM早期的唯一表现,注意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是在MM早期诊断中的一个"有效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