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直肠癌切除术3种吻合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比较传统手工吻合(A组)、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B组)和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C组)3种吻合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吻合口漏0.98%、吻合口出血0.49%、吻合口狭窄1.47%,均明显低于A、B2组患者。结论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较单纯手工吻合及吻合器机械吻合,能显著降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丁硕  李梅  渠时学  王雪英  赵家玉 《河北医药》2012,34(17):2570-257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行48h PCIA,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芬太尼组):芬太尼0.2μg·kg^-1·h^-1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Ⅱ组(芬太尼复合纳洛酮组):在Ⅰ组中加入纳洛酮0.05μg·kg^-1·h^-1记录术后PCIA治疗期间4、8、12、24、48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VAS评分和PCA有效按压次数在术后48h内各时间点显著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纳洛酮0.05bμg·kg^-1·h^-1可有效减少芬太尼PCIA的副作用,同时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NPE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肺水肿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NPE效果良好,对减少患者早期死亡有很大意义,能为进一步救治原发脑损伤创造时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人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7 d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对照组则一直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控制重症病人的应激性高血糖,改善预后,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病人血糖动态监测工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患者186例,随机分为4d组、7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分别给予4d、7d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对照组则一直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 在强化胰岛素治疗停止后第8~14d,4d组、7d组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同期每天胰岛素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d组、7d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4d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均较7d组高(P<0.05).结论 在危重病人中,采用7d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改善预后,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喉乳头状瘤是成人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存在易复发性且有恶变的可能。白细胞介素-1α(IL-1α)在炎症、免疫和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 3'UTR的插入/缺失 多态性(rs3783553)可能破坏miRNA-122的结合位点,从而影响miRNA功能。本研究旨在分析IL-1α3'-UTR rs3783553多态性对成人喉乳头瘤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探究疾病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成人喉乳头瘤患者瘤体标本及外周血,PCR检测组织样本HPV16E、E7表达,并构建E6、E7慢病毒感染细胞,探究IL-1与HPV16 E6、E7表达关系。对IL-1α3'-UTR rs3783553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收集患者随访信息。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取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IL-1α促进HPV16 E6和E7表达;IL-1α3'-UTRrs3783553基因分型为Del/Del基因型的乳头瘤患者出现恶变的风险更高(P =0.003),对乳头瘤恶变的患者分析可见Ins/Del+Ins/Ins基因型患者预后更差(P =0.000)。结论  IL-1α3'UTR rs3783553多态性对于成人喉乳头瘤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存在影响,可作为判断成人喉乳头状瘤恶变及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 2 4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 ,2 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抢救成功 2 1例 ,死亡 3例。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 ,是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肠外营养处方的综合分析,了解其使用情况和处方存在的问题,为规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指导。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部肿瘤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进行为期1个月的横断面调查,对使用肠外营养患者的一般情况、肠外营养制剂的种类和肠外营养处方涉及的热氮比、糖脂比、非氮热量、液体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共收集肠外营养处方528份,肠外营养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处方中三大营养素不全处方308份,占比高达58.3%,热氮比(100~200):1处方170份,占32.2%,糖脂比(1~2):1处方109份,占20.6%,多数未在规定范围之内。结论 肠外营养的合理规范应用亟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有必要成立临床营养支持小组对肠外营养的正确使用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外手工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的根治性手术,用肛外手工吻合的方式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15例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25~270min,平均156min。术中出血30~180ml,平均70ml。住院时间9~14d,平均11d。15例术后随访2~3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局部无复发,远处肝转移1例。结论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超低位切除、肛外手工吻合保肛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创伤小、疗效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