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1.
领导活动是一个由诸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领导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共同责任,就是要正确认识并调处好这些矛盾,以推动领导活动的开展.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的:“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人际关系的深层,又普遍蕴含着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趋同或趋异,人际知觉的准确或偏离,整合心理的相容或相拒,一句话,就是二者相互关系的心理协调与失调.现实存在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是由双方的心理失调所引起.因此,重视搞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协调,是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领导效能,实现领导目标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高人的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创造性地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规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蓝图,他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全局,对四化建设所需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他认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靠讲空话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的矛盾还普遍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只讲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只讲个性、不讲党性的自由主义,只讲派系、不讲原则的宗派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利己主义仍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执政党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鉴于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贯主张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每一个党员有义务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他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的有力武装,“现在我们开展批评很不容易,自我批评更不容易”①党内批评空气欠缺,不愿批评,不敢批评,或者压制批评、反击批评的现象屡见不鲜,党执政以后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大,党同群众的关系容易发生错位。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原则,始终提倡“批评带或自我批评都要站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电大青年教师的素质,是电大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抓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着重几方面工作,即:抓好引进;抓好教育;抓好培训;抓好考核。从而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落后的农业时代,存在农民种田打粮养活了知识分子的观点是不足为怪的,然而,进入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时代,仍然困于成见,认为知识分子是靠别人养活的,或许是荒唐无知,或许是别有用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知识分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与经济建设的繁荣兴旺密切相关。邓小平同志对知识分子问题一直给予极大关怀,他多次呼吁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批评观从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上锤炼批评境界,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上拓宽批评渠道、从主体与客体的结合上提高批评质量、从普遍与特殊的结合上优化批评环境、从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上落实批评制度等方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邓小平的批评观,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化、制度化,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