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3月93例行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6岁,平均84.5岁。关节置换方法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对住院期间合并症、并发症和其它相关重要指标进行记录。结果本组术前77例(82.8%)有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术后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5例)和心血管系统(5例)为高发。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50 nm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对兔耳皮肤全层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SPF级兔耳制作2 cm×2 cm正方形全层皮肤损伤模型,造模第11天开始:对照组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试验组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进行650 nm的低能量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挛缩指数、白细胞计数、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大耳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A型肉毒素组(A组)、复方倍他米松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两组待瘢痕增生达到高峰即伤后第30天,均瘢痕内注入药物,每个创面0.1 mL/次,2周/次,共注射2次,而C组不做任何治疗。于伤后第58天切取兔耳创面作为标本,对比3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容积分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神经肽P物质(neuropeptide substance P,SP)表达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1.20±0.15)mm、(1.17±0.10)mm和(2.64±0.34)mm;胶原容积分数为(63.67±2.25)%、(62.08±2.19)%和(79.08±4.80)%;VEGF的表达分别为(24.44±2.62)%、(23.75±2.58)%和(34.39±2.49)%;...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质针配合伤痛敷贴治疗顽固性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处于慢性及亚急性期的顽固性颈椎病、肩周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腰腿痛患者采取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术后外贴伤痛敷贴,1次为1个疗程,轻者治疗1个疗程,重者治疗3个疗程,分剐观察治疗1d、3d及1个月后的疗效变化。结果:126例患者治疗1d、3d及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90.47%、96.03%。结论:密集型银质针配合伤痛敷贴治疗顽固性软组织疼痛,疗效较好,加之伤痛敷贴的作用,针后反应快速消失,3d内有效率可迅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O_2激光及单纯CO_2激光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51例接受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组)与50例接受单纯使用CO_2激光治疗(对照组)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51例患者中,4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90.20%;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9.8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8.00%;1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32.00%。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CO_2激光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治愈率高于单纯CO_2激光治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较小(直径1 cm、厚度0.5 cm)尖锐湿疣皮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尖锐湿疣患者80例,病灶直径1 cm、厚度0.5 cm,随机分成两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CO_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组。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后6个月随访,统计复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7.5%、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对亚临床感染、HPV潜伏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肉眼可见疣体的临床感染期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在我国胸心外科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伦理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检索VIP、CNKI、万方数据库、CBM、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等,PubMed、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检索引擎、WHO临床试验注册检索平台、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澳大利亚一新西兰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英国ISRCTN,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月,收集dVSS手术治疗在我国胸心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用GRAD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dVSS临床应用有效性、安全性和伦理性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4篇,回顾性病例分析27篇,共1037例胸心外科疾病患者,文献质量均为极低级别。dVSS在胸心外科的适应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胸部肿瘤切除术等。与开放手术及胸腔镜手术相比,dVSS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佳,但疾病治疗经济负担较重。dVSS能使患者受益,有助于提高胸心外科医疗水平,该系统适用的科目和主体资格合法,但成熟度有待提升,相关措施有待完善。其在研究、引进及应用方面的伦理存在系列问题有待重视。结论dVSS在胸心外科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有效,但研究质量有待提升;其在胸心外科临床应用的经济性、伦理学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进一步完善dVSS在胸心外科临床应用的相关防范、追责及保护患者措施,并借助现有临床伦理审查平台体系,进行全程伦理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218例,男76例,女142例,年龄6月~55岁,平均28岁.治疗间隔期1.5~3个月,治疗次数1~9次,平均5次.结果:共218例,治愈82例,显效82例,总有效率75.2%;按患者年龄分组,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按皮损颜色和增生情况分组,粉红型疗效优于紫红型,增厚型最差.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越小,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提倡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金  柴磊  吴艳萍  黄铜  徐瑞  黄立军  梁莉  陈俊峰  郭涛△ 《广东医学》2020,41(21):2201-2204
目的探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激光科门诊浅表肿物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治疗,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温哥华评分量表(VSS)总评分值评价疗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VSS总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疗效确切,患者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O2激光打孔与腋皱襞小切口翻转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CO2激光打孔治疗腋臭52例(A组),腋皱襞小切口翻转修剪术治疗腋臭68例(B组),术后均局部换药及术区氦氖激光照射促进创面愈合。结果随访3个月,B组治愈率(92.6%)、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A组的治愈率(26.9%)、总有效率(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创面I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沿切缘的线状瘢痕,A组为蜂窝点状瘢痕,所有患者均无上肢活动受限,术后腋毛及出汗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论腋皱襞小切口翻转修剪术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