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每组43例。早期手术组选择早期手术,延期手术组选择延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早期手术组NIHSS评分(5.24±1.12)分低于延期手术组的(8.69±1.45)分, ADL评分(86.23±6.16)分、WHOQOL-BREF评分(95.35±3.61)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02±0.12)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01±1.35)分均高于的延期手术组的(76.21±7.21)、(80.22±2.64)、(8.14±0.24)、(3.15±1.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延期手术组的2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更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方体定位血肿排空法联合尿激酶与地塞米松救治高血压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长方体定位置软管血肿排空法联合尿激酶与地塞米松救治65例高血压丘脑出血,通过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的体积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变化,结合临床神经功能分级予以分析。结果本组24小时内血肿清除超过95%的19例(29.2%),48小时内血肿清除超过95%的42例(64.6%)术后1月GOS4.5分48例(73.8%),死亡1例(0.15%)。结论长方体定位血肿排空法联合尿激酶与地塞米松救治高血压丘脑出血定位准确、安全快捷、操作方便;同时能缩短血肿清除时间,减少出血后脑水肿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6年1月以来的189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125例,非手术64例。痊愈117例,轻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39例,死亡率20.6%。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CS计分与预后则呈密切相关(P<0.01)。结论①受伤以高处坠落为主、伤后原发意识障碍突出、早期癫痫发生率高是其是主要特点。②头颅CT检查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③及时解除颅内高压、缓解脑水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是治疗关键;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术中脑膨胀者可考虑实质部分切除内减压,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的原因,以提高手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血肿原因。结果原手术区域20例(74.07%),硬膜下2例(7.41%),脑内新血肿1例(3.52%),骨窗处脑组织血肿2例(7.41%);脑内手术路径血肿(7.41%)。结论术中和术后血压控制不平稳、手术操作和止血不善是再发血肿的主要原因,病人血小板减少和低凝状态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颅骨缺损的患者,采取三维数字化塑形的钛板作为修补材料,代替传统手工塑形钛板,行颅骨修补术。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15例手术均修补成功,修补后塑形满意,手术时间缩短,用钉减少。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板修补较传统修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用钉,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接受微创的颅骨钻孔导管引流(BCD)的患者共242例,分析疗效、导管放置的准确性以及导管相关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和原因。结果 242例患者中,术后共114人次发生各类并发症(47.1%)。16例发生再出血并需要干预的患者中,经再次置管处理7例,9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3例死亡。再出血与使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有关联,与手术时间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急诊手术、Kakarla 分级无关。本组病例中共8发生导管引流管相关感染,其中6例引发颅内感染,2例导管周围感染导致头皮红肿和脓性分泌物,经抗感染、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中,完全恢复28例,明显改善和改善患者175例,无改善者16例;按照ADL分级,Ⅰ~Ⅱ:147例,Ⅲ~Ⅳ:67例,Ⅴ:5例;入院期间死亡11例,随访到6月增加12例死亡。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再出血和感染是需要处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的鉴别及分流疗效随访。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中20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CT与MRI)及脑脊液检查,排除脑萎缩所致脑室扩大病例(10例)。患者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20例患者仅行一次脑室腹腔分流术症状改善明显:完全缓解15例,3例部分缓解,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发症:硬膜下积液1例,脑皮层内血肿1例,术后癫痫发生1例。结论规范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步骤及脑室腹腔分流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院前急救及院内早期临床表现和处理评估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DAI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的临床数据、送院后早期临床表现和处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其预后。结果:83例中死亡19例;生存64例,其中54例在DAI后6个月恢复到能够独立生活的水平,8例重度残疾和植物人状态。院前救治中,创伤原因、是否饮酒、服用镇静药、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与预后无直接关系,但与患者缺氧、高血糖、休克与瞳孔变化有关(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基本生化结果与预后无明显关系,DAI病灶部位及数量、DAI分级与DAI患者恢复有关。结论:从DAI院前急救及院内早期临床表现来看,除了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外,任何原因导致的缺氧和高血糖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DAI急诊救治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纠正低血压和建立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出早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每组各16例,分别采用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与隔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的疗效及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持续外引流组与传统治疗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脑脊液检验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外引流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脊液转清快,能尽早清除血性脑脊液对脑的损害,同时达到平稳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症状,且避免了常规腰穿引流量有限,反复操作导致感染、局部红肿等缺陷,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尼莫同治疗外伤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慢性外伤后脑积水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尼莫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1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结果〓尼莫同组MMSE评分和BI评分增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尼莫同治疗可改善慢性外伤后脑积水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