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 (SCTA)检查,层厚3mm,扫描时间0.8s,对比剂注射速度3.5ml/s,总量100ml,扫描延迟时间15s。结果:16例 共644支,其中134支肺动脉及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0.8%。228支肺段肺动脉中,有56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 析肺动脉支的24.5%。204支亚段肺动脉中37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析肺动脉支15.4%。肺动脉栓塞的CT形 态:①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内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17支,偏心型充盈缺损44支,附壁血栓型 34支,完全阻塞型39支。②间接征象胸膜下肺梗死灶,内乳动脉一侧增粗,肺纹理稀少,胸水,肺动脉高压。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4台X线大型设备经一个简易星型局域网络分别共享挂接了2台激光相机,1台作为主用,1台作为备用,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2台激光相机的使用率,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面A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钼靶X线表现,为内分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例腔面A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腔面A型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61.56%,肿瘤平均直径2.5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Ki-67低表达(均10%);临床分期主要为Ⅰ期和Ⅱ期。X线表现以肿块为主,周围浸润多见。结论: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发病年龄小,占同期乳腺癌比例大,肿瘤直径较小;钼靶X线表现多样,以周围浸润为主,可为内分泌治疗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2008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肌瘤42例;多发肌瘤18例,肌瘤数目2~4个,共49个。用355~500μm PVA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至肌瘤病理血管完全消失。观察栓塞前与栓塞后3~60个月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栓塞术前、术后3、6、9、12、24、36、48、60个月子宫肌瘤平均体积(cm3)分别为132.9、92.4、60.8、44.3、42.4、41.6、40.8、38.6、38.5;栓塞术前、术后3、6、9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9个月与12、24、36、48、60个月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高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7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诊断首诊5例误诊为肺炎,经抗炎治疗短期复查,肺穿刺等检查诊断为本病;2例误诊为肺结核,曾抗痨治疗6个月余,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结论 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类型特殊,影像学检查误诊率高,短期CT随访可提高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CTA可以筛查诊断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和术后治疗复查,通过优化扫描可保证扫描成功率图像质量满意度,并可降低辐射剂量,一次脑动脉CTA受检者剂量4.324 mS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与64层肝动脉CTA的最佳延迟时间及最佳成像方法,以及16层CT与64层CT肝动脉血管成像延迟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腹部增强扫描患者371例,随机分为9组,1~4组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0、25、27、30s)在16层CT机上完成;5~9组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3、25、27、30、32s),在64层CT机上完成。在相应后处理工作站行MIP及VR,分析肝动脉显示情况。结果:16及64层肝动脉CTA最佳延迟时间分别为25,27s。MIP及VR显示2级肝动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4级肝动脉的显示MIP优于VR;16层CT 25s组与64层CT 27s组肝动脉显示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肝动脉MSCTA的延迟时间适合临床应用,且MIP、VR应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魏兆龙  郑玉飞 《中外医疗》2016,(30):196-198
目的:分析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来该院治疗的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9例患者均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发现,共有156支血管,主要包括4个主要冠脉,分别为左冠脉主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左回旋支;冠脉CT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6.21%,特异度为98.98%,准确率为94.23%,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4台X线大型设备经一个简易星型局域网络分别共享挂接了2台激光相机,1台作为主用,1台作为备用,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2台激光相机的使用率,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24岁,因外伤后致右髋部疼痛1 h 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营养、发育中等,五官对称,双膝外翻呈“X”形腿。身高1.58 m,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