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汤药组给予加味圣愈汤治疗,手法组给予正骨手法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照治疗。观察起效时间(OST)、症状消失时间(SDT)及缓解时间(RT),检测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多普勒(TCD)的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汤药组90%,手法组90%,西医组80%,治疗组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DT、RT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CA、BA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Perilipin 1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就诊于丹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68例,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168例)和单纯T2DM组(B组,100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C组,50名)。检测各组血清Perilipin 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Perilipin 1水平与年龄、HbA1c、FB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erilipin 1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胃、十二指肠大出血常需手术治疗 ,术后因各种原因近期再出血并不少见。现就 1980年~ 1999年我们所治 2 9例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9例 ,男 2 2例 ,女 7例。年龄 18~ 6 8岁 ,平均 43岁。均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行急诊手术。术前确诊 4例 ,病因不明 2 5例 ,均在术后 10天内并发出血。首次术中查明原因2 4例 ,再手术 7例 ;出血原因不明行盲目胃大部切除术 5例 ,术后因并发大出血再手术并查明原因。17例保守治疗成功 ,再出血原因不明 ;12例保守无效 ,再手术并查明出血原因及部位。其中 :遗漏病变 5例 ,旷置溃疡再出血 3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络熄风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之间于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56)与对照组(n=56)。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通络熄风汤。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ADL评分,血清NSE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07%)高于对照组(75.0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低于治疗前(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高于治疗前(P<0.05);ADL评分治疗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水平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NSE水平治疗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均无发现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络熄风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明显,并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测定65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DF-1、MMP-9水平和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大血管病变组。结果SDF.1水平和EPCs数量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大血管病变组依次降低(P〈0.05 or 0.01);MMP-9水平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大血管病变组依次增高(P〈0.01);SDF-1水平与EPCs数量成正相关(r=0.327,P〈0.05),与MMP一9呈负相关(r=-0.234,P〈0.05);MMP-9与EPCs呈负相关(,=-0.225,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SDF-1、EPCs负相关(r=-0.342、-0.298,P〈0.05),与MMP-9正相关(r=0.32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DF-1、MMP-9、EPCs等为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中SDF-1、MMP-9水平的变化与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艾立新  王希平  陈荣浩  王文同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41-1141,1166
目的探寻脑卒中中医证候分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量化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及脑卒中临床定量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对147例中风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量化评定、神经缺损程度评定和生存质量评定,并研究其关系。结论加入中医特点辨证分型后,生存质量量表描述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陈荣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83-184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原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也显著下降;用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用于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收集同期临床资料。根据有无 LVDD分为 LVDD组和无 LVDD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存在 LVDD(31.75%),LVDD组有2例、无 LVDD组19例存在二尖瓣反流,LVDD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低于 LV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D组透析龄、左房扩大发生率、二尖瓣钙化发生率高于无 LV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LVDD与二尖瓣反流呈负相关,左房扩大、二尖瓣钙化是 LVDD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轻度二尖瓣反流可以减少 LVDD的发生,透析龄、左房扩大及二尖瓣钙化是 LVDD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