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54例乳腺病人的临床体检、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术治疗,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1.93%,82.35%,81.48%,三者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3.29%,85.98%,85.2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或乳腺X线摄影术与临床体检结合可将敏感度提高至94.12%,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533、4.285,均P<0.05),特异度则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重视乳腺癌临床体检,乳腺癌超声检查简便、有效、无创和经济.临床体检结合超声检查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愈性创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烧伤外科难愈性创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细菌是否为甲氧西林耐药菌和是否来源于难愈性创面分为4组,分析难愈性创面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及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12例次创面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难愈性创面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近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OR 95% CI:1.14~30.69)和近期有侵入性操作(OR 95% CI:1.41~17.84)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愈性创面MRSA组与非难愈性创面MRSA组患者在既往MRSA感染史、创面深度、近期手术治疗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4个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OR 95% CI:2.080~26.800)是难愈性创面MRSA感染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创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防控难愈性创面患者感染MRS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对中国妇女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1至2011年.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中文文献.使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研究对象共有485例,其中乳腺癌333例,乳腺良性病变1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乳房X线摄影术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77(95%CI:0.72~0.82)、0.74(95%CI:0.68~0.78);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1(95%CI:0.53~0.69)、0.66(95%CI:0.58~0.74);合并诊断OR值分别为5.95(95%CI:3.41~10.37)、8.61(95%CI:3.93~18.85).两种诊断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8、0.804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695,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乳房X线摄影术在诊断中国妇女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消毒剂基因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找中国MRSA耐消毒剂基因特征的相关文献,按照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R3.1.1软件、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我国16个省(直辖市)的2 671株MRSA耐消毒剂基因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qacA/B、qacC、qacJ和norA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8.03%(95%CI:20.03%~36.48%)、8.94%(95%CI:1.27%~22.49%)、17.74%(95%CI:2.25%~43.39%)和17.90%(95%CI:0.00%~76.38%)。qacEΔ1、qacG、qacH的检出率均为0。中国淮河以南、以北地区qacA/B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7.12%(95%CI:19.03%~36.06%)和30.14%(95%CI:13.11%~50.63%),南北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05)。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域的qacA/B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9.95%(95%CI:21.85%~38.73%)、22.65%(95%CI:10.08%~38.47%)和26.94%(95%CI:3.78%~60.9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性MRSA与社区获得性MRSA qacA/B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及95%CI为0.69(0.14~3.31),P=0.64]。MRSAqacA/B基因检出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OR及95%CI为4.99(3.53~7.06),P0.01]。结论中国MRSA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高,MRSA耐消毒剂基因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应加强耐消毒剂基因的监测,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外科儿童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施行的烧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儿童组47例,成人组244例,比较儿童手术与成人手术的不同之处。结果我院烧伤外科实施的儿童手术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成人组,手术种类以烧伤手术(特别是烧伤畸形整形手术)和皮片修复手术居多,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较少。儿童组和成人组的术前生理指标差异不大,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可积极开展烧伤外科儿童手术,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侧肢体创面行切开减张术,17处行截肢(指)术,23处创面行缝合术,34处创面换药治疗.结果 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清创术后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是取得电烧伤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皮片修复宜采用延期修复,皮瓣修复宜采用一期修复;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VSD可为创面植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病人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以提高烧伤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02例烧伤外科手术病人再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行再手术91次,包括计划再手术54次和非计划再手术37次。非计划再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21次,手术未达到预期疗效16次。非计划再手术率在非烧伤难愈性创面病人中最高,达22.73%,在烧伤后畸形整形病人中最低,为0。非烧伤整形病人的非计划再手术率为20.90%,明显高于烧伤整形病人的10.18%(P<0.05),难愈性创面病人的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8.52%,虽高于非难愈性创面病人的10.38%,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防治并发症、重视创伤和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提高术者诊疗水平、减少手术失误是预防烧伤外科病人非计划再手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规范烧伤疾病诊断和编码是提高烧伤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烧伤外科疾病的特点,提出了烧伤疾病诊断应由烧伤诊断、烧伤并发症诊断和并存疾病诊断三部分组成,并结合实例对如何进行烧伤疾病的诊断书写、主要诊断的选择、ICD-10编码方法进行了详尽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手术是烧伤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因术前内科并发症多、营养状况偏差,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性较大等原因,医生、患者和家属对老年患者手术存在畏惧心理。虽然老年人烧伤的病死率居各年龄首位,但选择性手术可能有利于预后〔1,2〕。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行烧伤外科手术291例次,男200例次,女91例次,年龄291岁。根据手术时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9例次和非老年组(<60岁)252例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烧伤外科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3月间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施行的291次烧伤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非计划再手术分为再手术组和非再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非计划再手术37次。患者性别、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皮瓣修复手术、手术者职称、空腹血糖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手术、术者职称是影响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感染、提高术者诊疗水平是减少烧伤外科非计划再手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