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 ,在促进组织器官纤维化方面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CTGF表达受许多因素调控 ,包括 :TGFβ、VEGF、TNFα、切线应力、H2 O2 、CTGF启动子上特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 3’端非翻译区调节序列等。对其的基因表达调控的进一步研究 ,将为抗纤维化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切除术是肝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但往往只有不到20%患者具有手术适应证。射频消融术能够产生较高的肿瘤坏死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包括CT、MRI等在内的多种影像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脏肿瘤射频后的疗效评估。正确认识肝脏肿瘤射频后的各种影像表现将有助于对疗效的判定从而为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CS)患者经机械取栓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部分患者临床预后仍然不佳的影响因素。 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PCS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闭塞血管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达3级。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 2分则被定义为预后不良。将患者基线资料、治疗相关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最佳界值。 结果共纳入39例经机械取栓治疗后完全恢复前向血流(mTICI 3级)的PCS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共20例(51.3%)。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OR = 1.21,95%CI = 1.037~1.414,P = 0.016)、后交通动脉(PcomA)未开放(OR = 0.052,95%CI = 0.005~0.557,P = 0.014)为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2,截断值为20分,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4.2%。 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后交通动脉未开放,是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临床预后仍不佳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军事心理应激水平与军人心理弹性、认知偏向及积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军事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C)和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对536名二炮某部官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心理应激总分与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0.01);与正性情绪、心理弹性和正性认知偏向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30、-0.27,P<0.01).②心理应激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心理弹性、正负性情绪、正负性认知偏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③负性情绪、负性认知偏向、正性认知偏向和积极情绪可有效预测军事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36%.④积极情绪在正性认知偏向对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军人心理应激水平与其心理弹性、正负性情绪和认知偏向密切相关.积极的情绪、合理的认知以及心理弹性的增加都有助于缓减军人心理应激症状,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神"作为独立系统是理解中医心理、身心关系及生命的重要命题,本文总结历代医家论述,认为"神"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5种学说:五脏论、心神论、气血论、神机论、经络论,均围绕"神"的物质基础展开."神"活动有8个特点:宜内守不宜妄动、宜畅达不宜闭阻、宜收敛不宜浮越、宜充实不宜衰乏、宜养和不宜劳耗、宜静安不宜躁扰、需要阳气参与、受形质影响.对理解"神"病理表现("神"的本身病变、形体异常、色脉异常)和相关疾病、养"神"与治"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肿瘤患者分别在CT导引下,以Cool-tip单极或多极针穿刺瘤体,分点一次或多次对肿瘤实体进行射频治疗,术中观察射频后瘤体CT值及邻近组织情况,25例恶性肿瘤尚配合介入或静脉化疗.术后临床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1、3、6、12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结果 术中5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少量胸腔或腹腔积液,2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疼痛及发热.术后3个月随访28例(87.5%)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消失(21例)或改善(7例),无效4例.结论 CT导引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治疗实体肿瘤操作简单、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由于心理、社会和生物等多种易患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冠心病危险因素多而且逐年增加。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但采取良好防治措施可能延缓或术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消退动脉粥样硬化。为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教育成为真正的重要手段。因而,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自2005年2月-2006年11月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现将实施的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建立兔VX2移植肝癌模型,选择最佳的建模方法。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被分成3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开腹肝内VX2瘤块包埋法(A组)、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脏后注射VX2瘤块悬液法(B组)、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脏后推送VX2瘤块法(C组)制作肝癌模型,比较各组动物种植成功率及存活时间。结果A、B、C各组动物种植后3周的死亡率分别为26.7%、20.0%、0.0%,A、B两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动物种植后3周的成瘤率分别为53.3%、80.0%、93.3%,A组与B、C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动物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5±19.4)d(、37.5±15.7)d(、48.7±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种植成功的模型都得到病理学证实。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肝癌模型;CT定位下经皮穿刺直接推送瘤块法的建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单核细胞(M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黏附的影响及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与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共培养。采用BCECF-AM荧光染料法测定单核细胞黏附。分离提取HK2上清液透明质酸(HA)、胰酶消化部分HA及细胞相关HA,用ELISA法检测H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K2细胞表面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 结果 (1)TNF-α(10 μg/L)诱导24 h后,Mφ与HK2细胞黏附增加(2.25±0.05)倍(P < 0.01)。(2)TNF-α干预HK2细胞24 h后,细胞表面ICAM-1表达增加(1.85±0.22)倍(P < 0.01);细胞周围HA总量无明显改变,而分布发生变化,胰酶消化部分HA减少,为对照组的83%±11%(P < 0.05),上清液中HA增加(1.17±0.16)倍(P < 0.05),细胞相关HA表达无显著变化。(3)用HA酶(Hyal)去除HK2细胞表面胰酶消化部分HA可使细胞黏附增加(1.35±0.06)倍(P < 0.05)。用重组可溶性ICAM-1或抗CD18抗体预先干预U937细胞,可阻断ICAM-1依赖的单核细胞黏附,分别为未干预组的78%±7%及75%±8%(均P < 0.05)。 结论 TNF-α诱导的Mφ与HK2黏附增加可能与HK2细胞表面ICAM-1表达上调及细胞周围HA分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临床诊断为pSS患者(pSS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肾脏进行CDFI检查,测量肾脏大小,分别测量段动脉?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被检查者实验室检查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尿酸化指标和尿渗透压均正常,并在2年后随访pSS组,复查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①病例组和对照组肾脏体积无显著差异(P > 0.05);②病例组肾脏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Vs值?段动脉的Vd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叶间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Vd值?小叶间动脉的Vs值小于对照组(P < 0.05),病例组各级肾内动脉血流RI均大于对照组(P < 0.01);③病例组2年后复查实验室检查,8例尿酸化功能异常?尿渗透压减低(P < 0.01),其中有1例同时24 h尿蛋白定量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内各级动脉血流参数,特别是RI的改变能真实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情况,是提示pSS患者早期肾损害比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