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肺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模拟人体血栓栓子脱落造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过程,采用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右心导管肺动脉放置以及压力检测,同步经对侧股静脉穿刺推注自体血栓,建立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结果实验用新西兰兔30只,成功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25只,另5只发生急性右心衰竭死亡,模型成功率83%;超声检测栓塞后即刻出现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测定值高度相关(r=0.765,P=0.002)。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建立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为急性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2.
背景缺血再灌注对正常组织具有损伤作用,但是它对于肿瘤组织的影响以及在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意义.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验外科进行,参加人员为本科全体医护人员.实验动物为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3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干预通过超声引导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到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建立肝脏肿瘤模型,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肝动脉分支60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造成肝脏肿瘤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至0 min达最低点,随后有所升高,至7 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24.83~65.01,P<0.01),而肿瘤组织的SOD含量变化趋势除了1 h达最低点外其余皆与肝脏组织相似,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4.68~12.42,P<0.01);肝脏组织的MDA含量于0min时升至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至7d时仍高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7.39~42.05,P<0.01),而肿瘤组织的MDA含量于1h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8.65~18.07,P<0.01).结论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较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可能对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检测野百合碱所致兔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实验对照组8只,其余用于建模,给予99%野百合碱溶液腹腔注射,同步实时超声检测,以右心导管压力测定值作为金标准,建立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结果 24只兔中3只麻醉意外死亡,1只失血性休克死亡,成功13只,成功率65%.除了右心室舒张压外,模型兔各个心腔压力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模型兔干预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显著缩短(P<0.05),而射血前期时间(PEP)及射血前期时间与加速时间比值(PEP/AT)则显著延长(P<0.05).结论 采用实时超声检测建立野百合碱所致兔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为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兔肝脏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各时点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和比较两种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癌组织中的SOD浓度下降显著,于再灌注1h即达最低水平(64.59±4.97NU/mgprot),其后逐渐恢复,但至再灌注7d仍低于再灌注前(121.12±6.88NU/mgprot)。与正常肝组织比,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MDA的浓度下降,变化与SOD相似;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至1d时达最高水平;至再灌注7d时阳性细胞仍多于缺血再灌注前,其凋亡细胞数量多于正常肝组织。结论癌组织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和损伤较正常肝组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及凋亡。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分别再灌注0min、1h、1d、3d和1w。取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和肝脏组织,除测定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外,还对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及肝脏组织进行了HE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SOD浓度均迅速下降并分别于再灌注1h和0min达最低水平(64.59±4.97,12.38±0.31),其后逐渐恢复(112.83±5.84,25.78±0.56)但至再灌注7d仍低于再灌注前(200.32±26.43,42.00±1.07)。但癌组织中的SOD含量下降更为显著。从缺血再灌注开始至7d肿瘤组织的MDA含量下降(21.59±0.59),而肝脏组织缺血再灌注后0min至7d(29.04±1.43),MDA含量明显升高,均高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8.26±0.43)。HE染色显示,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1d最为显著(23.08%),而癌周和肝组织改变不甚明显(与同时点的癌组织相比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对肝癌组织的损伤并促进细胞凋亡而癌周和正常肝脏组织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肝脏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和NOS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洪茂  赵佐庆  吕发勤  刘福兰  张玲 《医学争鸣》2003,24(24):2247-2250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缺血再灌注后正常肝脏和肿瘤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改变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到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 ,建立肝脏肿瘤模型 ,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肝动脉分支 6 0min ,然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 ,并随机将模型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前 (对照 )、缺血再灌注后 0min ,1h ,1d ,3d ,7d 6个时间组 ,取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 ,分别测定NO和NOS的含量 .结果 :肝脏组织中的NO含量除缺血再灌注 1h升高外 ,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正常水平 ,变化幅度较小 ;肿瘤组织的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 0min开始下降 ,1h降到最低 (P <0 .0 1 ) ,随后又有所升高 ,但至 7d时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P <0 .0 1 ) .肝脏组织的总NOS含量于 0min时有所降低 ,但随后恢复 ,变化幅度较小 ,而iNOS含量 0min至 1d明显下降 (P <0 .0 1 ) ,其后有所恢复 ,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肿瘤组织的总NOS含量 0min开始下降 ,0min至 1h低于正常水平 ,随后开始升高 ,1~ 7d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 ,其中iNOS含量持续上升 ,至 7d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1 ) .结论 :缺血再灌注对肿瘤组织的损伤明显高于肝脏组织 ,NO在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中对肿瘤  相似文献   
7.
兔急性肺动脉高压的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血流速度频谱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经右锁骨上窝切面对肺栓塞前后的上腔静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同步进行右心导管肺动脉压力测定。结果:健康新西兰兔30只,5只发生急性右心衰竭,25只成功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二维超声显示上腔静脉内径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02);频谱多普勒显示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心室收缩期向心波(S)峰值速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00);心室收缩末期离心波(Vr)峰值速度于轻度肺动脉高压时明显增高,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至重度时接近栓塞前水平(r=-0.292,P=0.157);而Vr/S值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较栓塞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速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而Vr/S值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对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绝经前后女性心脏功能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健康查体的绝经前后女性各30例,检测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血流频谱以及二尖瓣前瓣瓣根组织速度成像,测定E/A比值、e/a比值及Te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的E/A比值及e/a比值较绝经前女性显著减低(P<0.05),Tei指数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心脏功能较绝经前显著降低,可能是绝经前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所致,对绝经前后女性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通过手术方法给予缺血再灌注,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缺血再灌注后0min、1h、1、3、7d6组,取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分别测定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脏组织中的NO含量除缺血再灌注1h升高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h、1、3和7d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0min开始下降,1h降到最低,随后又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1h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NO和SOD的含量改变说明肿瘤组织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26例失眠症患者采取三种不同疗法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筛选一种疗效可靠、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用于飞行人员失眠症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