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对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表现特征。 结果 3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16例,腺淋巴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3者增强方式不同,其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3例中12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1例呈局限性分布。其多层螺旋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无融合趋势13例;(2)小气道的支气管扩张12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小斑片状实变影8例、小空洞影2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4)有副鼻窦炎病史11例,最常累及上颌窦;(5)DPB治疗前后CT变化,经治疗1~3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结论DPB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DPB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0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或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以全脑症状和严重的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早期CT及MR检查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MR显示5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l、长T2信号改变;随着病变的好转,脑水肿减轻,病灶逐渐减小。早期应用足量甘露醇、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能改善预后。结论 1,2-DCE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有明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早期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控制脑水肿,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表现上MRI发现脑改变较CT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搜集55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比较重建图像与未重建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各种征象显示率。 结果 55例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病理确诊50例,右侧卵巢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盆腔炎1例。重建后的阑尾全程显示率(100% vs 80%)、管壁增厚显示率(92% vs 70%)以及回盲部肠壁增厚显示率(50% vs 2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对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并与临床滑膜病理指标作相关性分析,探讨MRI对评估双手、腕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及临床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对15例确诊RA患者行双手MRI检查,并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测量DWI上滑膜ADC值,与滑膜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RI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骨髓水肿评分及总分均与C反应蛋白(CRP)、可视化量表(VAS)有相关性;DWI的ADC值与滑膜病理评分具有负相关。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RA手腕部小关节的病理改变。MRI可对RA的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进行半定量化分级评分,MRI评分与临床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对双手、腕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评估具有重要价值。DWI结合ADC值测量,可更加直接地反映病变关节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不同时期分别行胸部MSCT检查,并对67例胸部MSCT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病例出现了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和肺纤维化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 MSCT征象可反映百草枯中毒致肺部损伤的演变过程,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CT资料,比较患者肿瘤数目、边界、形态、大小、密度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 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独立存在,3例为甲状腺癌病灶,位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内;其中,共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40个,甲状腺癌病灶28个。20例CT平扫癌灶呈明显低密度,边界相对清楚,增强后癌灶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不清楚,称为“边界反转征”;23例癌灶位于甲状腺边缘且18例突破包膜,出现“边缘中断征”;癌灶内钙化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 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全面观察每个结节,能有效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甲状腺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