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CD44V的异常表达与某些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我们对不同类型和临床期别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CD44v6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1 .材料及方法 :患者组 :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 ,良性1 7例、恶性 56例 ,临床分期依据世界抗癌联盟分期标准。恶性组患者平均随访 4 5年。取 6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组织作对照。其他恶变瘤包括 :角化囊肿恶变 4例、成釉细胞瘤恶变 4例、腺淋巴瘤恶变 4例。以搓网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每份标本用 2 0 μl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44v6工作液 (北京岳泰公司提供 )免…  相似文献   
2.
骶尾部内胚窦瘤非常少见,国内报道不足10例,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患儿女,代诉患儿出生后即出现骶尾部有一小指头大肿块,不活动,无红、热、痛表现,随月龄日渐增大已10个月,于86年5月13日入院。体检:骶尾部隆起,可触及3×4cm卵圆形肿块,硬度中等,不活动,边界不甚清楚,无压痛。肛查:肿块位于直肠后壁,基底较宽,约7~8cm,触不到上极。其他体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透视均正常。超声显像检查提示骶尾部实质性肿块。 1986年5月16日、7月7日分别作两次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骶尾骨与直肠后壁间隙,与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事故突发现场,使用不需电源的轻便手动吸引器,抢救口腔颌面部损伤所致异物阻塞性上呼吸道窒息,非常及时有效.我们研制了一种单手操作吸引器,实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德建 《吉林医学》2013,(34):7149-715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入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加格列吡嗪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加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FPG和2hPG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理想控制率较高,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二甲双胍加门冬胰岛素30治疗和二甲双胍加格列吡嗪治疗,两种方法安全性均较好,但前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德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73-2474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氨茶碱进行治疗;试验组除使用左氧氟沙星和氨茶碱外,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血管瘤5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分为毛细血管型、海绵型和蔓状血管瘤,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以往常用冷冻、放疗、激光、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疼痛反应较重。手术切除仅限于范围较小、部位安全的血管瘤。对于范围较大或位于眼、口、鼻等重要部位及血管、神经密集分布区(如腮腺等)的血管瘤,则多受限制。  相似文献   
7.
J-85型颌面骨折颅颌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85型颌面骨折颅颌固定器,是我们198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颌面骨折救治器材。据不完全统计,已治疗各类颌面骨折患者33例,此种固定器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复位力量充分,现介绍如下: 1 主要结构(见下图)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的上端,创伤后的主要危险是发生窒息。为了在现场和紧急情况下更迅速、有效的切开气管,插入气管套管预防窒息,我科曾研制过一种环甲膜切——刺插管器械,代替复杂的常规气管切开插管术。该器械的使用效果较好,但有不足之处,目前重新研制一种效果更佳的快速环甲膜切开器,并通过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环甲膜切—刺器械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安全有效地预防平战时颌面部损伤所致的上呼吸道窒息,我们研制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环甲膜切—刺插管器械,通过了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1资料与方法1.1环甲膜切—刺插管器械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环甲膜切—刺插管器械用取皮刀弯制成“L”形,刀尖长2.0cm,呈圆弧茅刺状,两边缘有刃,刀体处设有塑料卡槽,可通过并固定定位粗针,并能保证刀尖刺入深度不超过2.0cm。使用时,一手固定喉部,绷紧环甲膜处皮肤,另一手握持环甲膜切—刺刀,沿环甲膜正中横形切开皮肤约1.0cm,插入定位粗针,有落空感时确定已进入气管,然后按压刀柄,将刀尖“刺入”环甲膜,迅速拔…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以来,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头面颈部血管瘤共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1岁,平均6.5岁。发生于额部4例,颞部3例,眼部5例,颧颊部7例,上腭部2例,舌部9例,口底2例,唇部20例,颈部3例,腮腺嚼肌区4例。范围最小3cm×2cm,最大约10cm×10cm。毛细血管型血管瘤11例,海绵型血管瘤47例,蔓状血管瘤1例。40例在出生后即被父母发现,19例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现,并随年龄增长,其中10例毛细血管型及28例海绵型血管瘤,曾做过同位素、冷冻、硬化剂注射及手术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