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 ~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支架对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及上消化道瘘的治疗价值,总结上消化道内支架的置入操作要点及术后处理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组2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均54岁,食管癌性狭窄11例,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1例,气管插管后气管-食管瘘1例,胃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幽门狭窄1例。除食管、气管瘘直接安放被膜支架外,单纯狭窄病例均经双腔气囊扩张后经专用输送装置放入裸露式内支架。结果 2例食管瘘支架置入后瘘口封闭,4例食管癌性狭窄置入支架3月内复发狭窄,经内镜下微波烧灼或放疗后梗阻改善,其余均能进普食6个月上,有2例支架滑脱移位。结论食管内支架是解除上消化道狭窄及封闭上消化道瘘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术后处理主要是镇痛及防止支架滑脱,为防止肿瘤生长引起支架阻塞可结合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术后功能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80例临床怀疑上消化道术后功能异常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以简化气钡双重造影为主,所有病例均经内窥镜或其它检查确认并追踪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 除手术引起的胃肠结构改变外,胃肠钡餐还显示:①胃肠张力降低、形态失常;②胃肠动力减弱,运动不协调;③中等量胃潴留,介不论体排空正常;④胃肠位置呈中线性变化但无出口狭窄梗阻。结论: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心理与影像诊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影像诊断学教材已三易其版,内容多学时少,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讲授全部内容,目前仍维持以讲授X线为主,CT、MR、介入放射学等仅作一般性介绍,矛盾十分突出。至于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学时将涉及全局,非一所院校所能为。为此,我们更应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教学搞好。影像诊断是分析形像诊断疾病的学科,有极强的直观性,基于这一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不断调整革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精讲多看;强调直观教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以"看"为主,直观教学是其主要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19~38岁,平均29岁。肿块均位于盆腔内,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成份位于肿块边缘,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内均见条状分隔,所有肿块内均未见脂肪和钙化。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中央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1例于动脉期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动脉供血,静脉期9例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静脉引流。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12例,左侧3例。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少见,临床症状隐蔽,当临床遇到年轻男性患者,发现下腹部肿块,应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睾丸是否缺如,警惕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CT增强见到增粗睾丸动脉和(或)引流静脉则可确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腹腔内型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动脉内导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查DSA造影,患者24h内即获完全复通15例,48h内完全溶通7例,部分溶通7例,但造影证实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肢体动脉血栓定位准确、疗效肯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早期X线平片分析陈平友杨守俊(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十堰442000)关键词食管手术吻合口瘘X线表现中图法分类号R445食管手术后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愈后影响极大,发生者约半数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0例脑血管疾病的血管造影与治疗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10例经 CT 筛选后,拟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均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静脉瘘4例,海绵窦瘘1例。其中6例采用栓塞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余3例未作治疗。结果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病变显示率达到100%,栓塞病例中,4例达到满意效果,2例未成功。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可靠依据,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的方法,而且可反复多次插管栓塞,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8例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经急诊DSA检查后 ,立即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或局部药物灌注 ,术后常规保留导管 12~ 2 4小时。结果 :DSA发现动脉血管破裂出血 14例 ,另 4例仅见局部血管异常。栓塞后 12例出血立即停止 ;6例治疗后再出血 ,3例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 ,3例作了外科手术治疗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DSA是确定胃肠道出血的一种准确方法 ,及时进行适当栓塞是控制出血的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术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动脉或终末动脉 ,术后应留管观察 ,以便造影复查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