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遗传易感性的遗传性背景。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病例组56例、正常对照组104例进行HLA-DR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HLA-DRB1*1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即发病年龄越早,与DRB1*12的关联强度越大。HLA-DRB1*03也出现随发病年龄的提前,而显示出明显的关联趋势。结论:HLA-DRB*12是高血压病的相关基因,与该病的遗传易感性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脐带血清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HLA┐DR基因表达的影响韩颖阎征马恩普刘秀珍刘明东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新鲜的脐带血获自解放军第301医院,保存不超过24h;10份无关个体外周血(含肝素25IU/ml)取自解放军第307医院中心血...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在骨髓移植配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掺入生物素的多聚酶链反应对HLA-DQA位点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将所选区分HLA-DQA位点等位基因的特异性探针点于尼龙膜上,用标记的扩增产物与膜上探针杂交,并用碱性磷酸酶显色法检测杂交信号,确定待测标本的基因型。对20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供、受者进行HLA-DQA位点的基因分型,并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配型作比较。结果表明,20对供、受者的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配型结果与该反相杂交法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是一种骨髓移植的供、受者配型,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前列腺环素合酶 ( PCS) c DNA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首先自大鼠主动脉 VSMCs提取总 RNA,再根据已知 PCS序列通过逆转录合成 PCS c DNA;然后用脂质体作载体将大鼠 PCS c D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大鼠 VSMCs,并对 PCS蛋白水平、c AMP水平及反映 VSMCsDNA合成的 Brd U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p CMV- PCS转染的 VSMCs表达 PCS蛋白是 p CMV- L ac Z转染细胞的2 .1倍 ( P<0 .0 1)。c AMP水平于对照组、p CMV- L ac Z及 p CMV- PCS分别为 6 .8± 0 .7、7.5± 0 .4、17.3± 0 .5 pm ol/mg蛋白。在血清刺激下 ,转基因组 Brd U指数明显低于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 P<0 .0 1) ,无血清刺激情况下 ,PCS c DNA转染对 VSMCs DNA合成没有影响。结论 在血清刺激下 ,大鼠 PCS c DNA转染可获得 PCS过度表达 ,提高 c AMP水平而对 VSMCs增生有抑制作用。为 PCS c DNA转染治疗颈动脉球囊扩张 ( PTA)后再狭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HLA-DQA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分型,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用PCR-SSP技术对具有遗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患者52例及正常对照86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HLA-DQA1*0302在高血压组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9573对3.5531,P<0.001)。而HLA-DQA1*0103却表现为正常组的增高。结论HLA-DQA1*0302基因与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而HLA-DQA1*0103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阎征  刘娜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7):594-598
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可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并对一些非组蛋白成分产生影响,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综述了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PAR-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PAR-2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45%和85%;(2)PAR-2的表达强度的IOD值由弱到强依次为正常肠组织(681±101)、癌旁组织(6627±971)和癌组织(15861±2709),三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6,P<0.05);(3)PAR-2 mRNA在正常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69、2.91±1.4和4.09±1.99,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88,P=0.00);结论PAR-2的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高表达;PAR-2的表达和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环素合酶 (PCS)克隆脱氧核糖核酸 (cDNA)转染对颈动脉经皮球囊扩张术 (PTA)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 首先提取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总RNA ,再根据已知PCS序列通过逆转录合成PCScDNA ;然后制备脂质体复合物。在成功建立家兔颈动脉PTA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体内转染实验。将实验动物分为 4组 ,各 1 0只 :①空白对照组 ;②载体对照组 ,注入pCMV -LacZ 40 μg ;③pCMV -PCS - 5组 ,注入 pCMV -PCS 5μg ;④pCMV -PCS - 4 0组 ,注入 pCMV -PCS 40 μg。 2周后对新生血管内膜与血管中层比值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空白对照组、载体对照组、pCMV -PCS - 5组及 pCMV -PCS - 4 0组内膜与中层厚度比值 (I/M )分别为 :(1 .2 0± 0 .1 4 )、(1 .2 4± 0 .1 5)、(0 .6± 0 .1 2 )、(0 .1 4 0± 0 .0 5) ,转基因组与空白对照组、载体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中层厚度分别为 :(0 .1 2± 0 .0 7)mm、(0 .1 4± 0 .0 8)mm、(0 .1 3± 0 .0 9)mm、(0 .1 2± 0 .0 3)mm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显示PCS基因转移能有效地抑制颈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新生内膜 ,而对中层几乎没有影响。这种抑制作用与转基因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Alu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状态.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中国人群ACE基因Alu Ⅰ/D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C SNP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中国人群的ACE基因各基因型频率Ⅱ型37.0%,ID型40.5%,DD型22.5%;I,D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3%,42.7%.AT1R基因A1166-C SNP频率分布:AA型76.5%, AC型23.4%, CC型0.1%;等位基因频率A 88.2%, C型11.8%.结论中国人群ACE基因Alu I/D与AT1R基因A1166-C的 SNP频率的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HLA血清学分型与DNA配型结果的相关性,本文建立了HLA-DQA、DQB、DPB、DRB位点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图(PCR-F)、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配型方法,并用PCR-F、PCR-SSCP对21对骨髓供、受者进行了基因配型。与血清学结果比较,其中10对血清学配型一致的供、受体,在DQA位点PCR-F、PCR-SSCP有8对相合,在DRB位点有7对相合。提示在配型中,应用PCR-F和PCR-SSCP可发现血清学不易检测出的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