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检查(共51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其中10例加做增强MRI检查(共15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结果: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分期,I期见于13个股骨头,Ⅱ期见于19个股骨头,Ⅲ期见于8个股骨头,Ⅳ期见于11个股骨头。增强MRI强化表现为:无强化(n=2);轻微强化为主(n=10)和强化较明显(n=3)。骨髓水肿10例。髋关节积液48例。结论: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相结合可更好的反映病理改变过程,评估组织活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程分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闫燃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95-3095
患者男,23岁,因发作性抽搐5次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患者出生后不久面部,头皮出现丘疹,无自觉症状,智力发育尚可,患者父亲口周可见丘疹,体格检查:面部双颊,唇周部散在或密集分布的褐色粟粒至米粒大小光滑小丘疹,  相似文献   
3.
闫燃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6):1107-11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灌注成像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的表现及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1例临床拟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和髋关节疼痛患者进行常规MR、MR灌注成像和Gd-DTPA增强MR检查.结果 21例中MRI表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其中双侧5例、单侧5例(共15个股骨头).按Froberg等MRl分期,Ⅰ期见于2个股骨头;Ⅱ期见于4个股骨头;Ⅲ期见于2个股骨头;Ⅳ期见于7个股骨头.增强扫描示无强化2个股骨头、轻微强化10个股骨头和较明显强化3个股骨头.MR灌注成像曲线表现为:(1)MaxSR减小,伴或不伴有TTP延迟,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n=5);(2)灌注曲线平直(n=8);(3)曲线基线明显升高,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至基线水平后继续上升(n=2).结论 MR灌注成像可反映股骨头的血流灌注情况.灌注曲线可反映病理改变过程,评估组织活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程分期,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使在微循环损伤阶段发现病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在脊柱关节病(SpA)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磁共振对54例临床拟诊SpA的患者行WBMRI扫描,除行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外,扫描序列均包括全脊柱矢状位T1WI、STIR及骶髂关节斜冠状位STIR、T1WI,由2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分别独立分析患者的WBMRI,统计各关节受累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检查用时35~ 50 min,54例中最终临床诊断SpA 50例,48例WBMRI上可见异常改变;其中病变累及骶髂关节48例(96%),累及脊柱42例(84%),累及外周关节33例(66%).结论 WBMRI可在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的时间内一站式清晰显示SpA全身多关节受累情况,在Sp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9岁。主因头痛、头晕数年就诊,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g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扫描设备为Philips256层Brilliance iCT机,准直器宽度1280×0.625mm,管电压100kV,管电流250mAs,螺距0.992,从肘前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经25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发现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例。心率〈65次/m 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在65~93次/m in之间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结果 1176例完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9例,检出率为1.62%,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等症状。检出类型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1例,回旋支起源异常3例和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结论 256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CT灌注(CT perfusion,CTP)是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因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基本方法是通过5ml/s速度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40~50ml,注射造影剂后5s开始扫描,扫描参数常采用:80kV,190~200mA,5mm层厚,对选定层面行连续多次扫描(通常扫描50s),通过测量示踪剂经过血管时的信号变化,获得不同的血液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56层CT对大脑后循环变异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经头颈256层CT行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学表现,将原始图像采用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方法重建。结果诊断为大脑后循环血管变异105例(30.49%),椎动脉变异80例(23.46%),基底动脉窗式变异12例(3.52%),大脑后动脉变异42例(12.32%),其中单一变异54例(51.43%),合并两种及以上变异51例(48.57%)。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不仅能全面、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大脑后循环血管变异,同时还能显示伴发的其他病变,可以作为大脑后循环变异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行肌肉MRI农现,计价MRI在PM、DM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PM和21例DM患者的肌肉MR图像进行回顾分忻,所有病例均行治疗前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MRI复查。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门旋回波(TSE)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36例PM、DM中31例大腿肌肉MRI上存在异常,异常表现包括肌肉炎性水肿30例、肌筋膜炎7例、皮下软组织水肿14例、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5例。8例治疗后复AMRI均显示炎性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吸收。结论MRI枪查是一种敏感、无创的检查手段,其在PM、DM诊断、疗效评估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肌肉和皮下组织炎性水肿是PM、DM患者最常见的肌肉MRI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临床中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15例经手术或活检的术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资料,对比影像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异同.分析不同疾病的误诊原因,初步分析及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215例经手术或活检的病例中,132例被病理确诊为乳腺癌,83例被诊断为良性病变.在被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32例乳腺癌病例中,14例被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漏诊或误诊.而同时被影像诊断为恶性病变可能的130例(BI-RADS大于4级)的病例中,12例最终病理诊断确定为良性病变.结论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是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尤其对发现及筛查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某些乳腺良性病变,其诊断准确率较低,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